求助者中心療法對人性的基本看法是:人有自我實現的傾向,同時也具有成長的潛力,只要條件適宜,每個人都能發揮出自身的建設性和創造性,不斷地完善自我、發展自我。求助者中心療法,也被稱為“患者中心療法”或“羅杰斯療法”,是由美國心理學家卡爾·羅杰斯于20世紀40年代創立的一種心理治療方法。這一療法強調心理治療是一種患者和治療者都必須深入置身其中的治療關系,假如治療者有無條件的積極關注,就會產生治療變化;假如發生治療變化,就會使患者體驗到更多的自我認可和更多的自信。在求助者中心療法的理論框架中,人性被視為本質上是積極向前的,是建設性的,是能夠自我成長的。羅杰斯認為,每個人都有一種內在的、深深的對于自我實現的追求,這是人類的基本動機。然而,由于環境條件、社會壓力、自我評價等因素的影響,這種自我實現的傾向可能會被壓抑或扭曲。求助者中心療法的目標,就是創造一個充滿信任、理解和接納的環境,使求助者能夠重新發現自己內在的成長潛力,實現自我。例如,在一個求助者中心療法的會話中,治療師通過無條件的積極關注,表達出對求助者作為一個獨特個體的深深尊重和理解。這種態度能夠使求助者感到安全,從而開始探索自己內心深處的感受和需求。隨著治療的深入,求助者可能會逐漸發現自己原本被忽視或否認的部分,如潛在的創造力、對自我價值的認同等。通過這些發現,求助者不僅能夠解決當前的心理問題,還能夠開啟一個更為廣闊、更為自由的自我實現之路。詳情官方服務預約搬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