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穴既窈窕”出自宋代鄭鋼的《題資州東巖》。“洞穴既窈窕”全詩《題資州東巖》宋代鄭鋼逕轉得幽谷,云巖屹相向。谽谺偃重檐,彎環依疊嶂。緬想融結初,鐫鑱自天匠。了無斧鑿跡,但覺盤根壯。深可數千尺,廣逾八九丈。洞穴既窈窕,松門亦昭曠。廓舍三千界,中列五百像。巨楠面幢蓋,翠蔓垂帷帳。木靈不知名,境幽或難狀。我時馳征軺,奔走倦塵鞅。獲此一段奇,欣然愜微尚。欲去興未闌,行行重回望。《題資州東巖》鄭鋼 翻譯、賞析和詩意《題資州東巖》是一首宋代詩詞,作者是鄭鋼。以下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逕轉得幽谷,云巖屹相向。穿行曲折的小徑帶領我來到幽深的山谷,云霧彌漫,山峰挺立相對。谽谺偃重檐,彎環依疊嶂。山谷中傳來鳥鳴聲,重重檐角下垂,山峰彎曲環抱,層巒疊嶂。緬想融結初,鐫鑱自天匠。回想起山谷形成的初期,仿佛是天神的手藝一樣精巧。了無斧鑿跡,但覺盤根壯。山谷沒有任何鑿刻痕跡,卻感受到樹木盤根錯節的雄壯。深可數千尺,廣逾八九丈。山谷深不見底,高廣超過八九丈。洞穴既窈窕,松門亦昭曠。山谷中的洞穴既幽深又狹窄,松樹的門戶也廣闊明亮。廓舍三千界,中列五百像。山谷中的房屋數不勝數,廓清舍宇足有三千間,其中排列著五百尊佛像。巨楠面幢蓋,翠蔓垂帷帳。巨大的楠木樹覆蓋著山谷,翠綠的藤蔓垂掛著帷幔。木靈不知名,境幽或難狀。山谷中的木靈并沒有名字,它們的環境幽深,或許難以形容。我時馳征軺,奔走倦塵鞅。我曾駕駛著馬車奔走于旅途,疲倦得塵土模糊。獲此一段奇,欣然愜微尚。
![](https://iknow-pic.cdn.bcebos.com/6a63f6246b600c3302365948084c510fd8f9a1e7?x-bce-process=image%2Fresize%2Cm_lfit%2Cw_600%2Ch_800%2Climit_1%2Fquality%2Cq_85%2Fformat%2Cf_auto)
如今我得到了這一段美景,心情愉悅,滿足于微小的幸福。欲去興未闌,行行重回望。雖然想要離開,但心情愉快未曾消退,一路行來不禁回首眺望。這首詩詞描繪了作者鄭鋼游覽資州東巖的情景。他通過描述山谷的幽深、山峰的雄偉、洞穴的幽窈、房屋的眾多和自然景觀的壯麗,表達了對自然之美的贊美。詩中融入了作者的游覽經歷和感受,以及對幸福的體驗和回味。整首詩詞以清新、婉約的筆調表達了詩人對大自然的熱愛和對生活的愉悅感。讀者閱讀此詩時,可以感受到山谷的寧靜、山峰的壯美以及作者的喜悅之情,同時也能夠引發對大自然的敬畏和對美好生活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