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見的大學生心理危機有:發展性心理危機、情境性心理危機、病理性心理危機和存在性心理危機等方面。心理危機具有時限性,通常能持續數小時到數周不等,而且比較危險,輕則能導致個體病態,重則使精神和生理上出現病態,所以需要格外重視,大學生心理危機干預必不可缺。
心理危機指個體在遇到了突發事件或面臨重大的挫折和困難時,當事人自己無法回避和不能用自己的資源和應激方式來解決所出現的心理反應。一、常見的大學生心理危機有哪些
一般對大學生來說,心理危機的類型可以分為以下幾點:
(1)成才性危機
每個大學生都期望成才,而且都會有超越他人的欲望。但事實上,這種競爭往往是激烈和殘酷的,這個表現為自己在參與社會競爭活動中追求個人發展的一種失當行為。
(2)境遇性危機
這類危機主要是指如果出現罕見或突如其來的悲劇性事件時,個人對此事件無法預測和控制的危機。
(3)現實存在性危機
隨著重要的人生目的、人生責任和未來發展等內部壓力的沖突和焦慮。
(4)病理性心理危機
有些心理障礙或心理疾病可能會導致心理危機的產生,比如抑郁、焦慮和緊張等,這些都是由神經癥導致心理危機的發生,也有一部分是由于為異常引發的危機,比如品行障礙或違紀犯罪等。
二、怎么預防大學生心理危機
1、注重開展大學生心理預防教育
對于剛步入大學的學生來說,他們可能會受到中學時期千軍萬馬過獨木橋的思想影響,將全部精力放在升學上,將成績作為目標,對學生心理健康的教育并沒有很好開展,因此到了大學后,就普遍缺少基本的心理健康常識。
由此看來,在新入學的大學生中開展心理健康普查是很有必要的,為了了解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需要有針對性地加強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不斷豐富他們的心理學知識,從而增強心理保健意識,提高危機認識與應對能力,強化學生心理預防教育。
2、營造積極健康的社會及校園文化氛圍
(1)對大學生的心理健康影響最大的因素主要是校園環境和社會環境,所以要把握好兩者對學生心理健康的影響,就可以讓大學生心理變得更加健康。
(2)學校是作為學生學習和生活的主要場所,校園里的文化氛圍也直接決定了學生的心理素質,所以一個好的文化氛圍有利于幫助學生建立穩定的心理素質。
(3)因此可以多形式、多途徑地開展校園文化活動,多重視校園文化建設,確保大學生社會環境的改善,營造出積極健康的校園文化氛圍和社會環境。使學生在精神和心理上都得到滿足,從而充滿自信地展現天賦才華,盡情揮灑激情以及培養合作意識和競爭意識。不斷發揮群體的力量,形成樂觀向上的生活態度和健康積極的心理狀態。
3、對大學生建立一個心理檔案
(1)可以運用科學的量表測評,結合學生的行為表現來進行分析歸納,從而客觀、真實反映出學生的個性心理特點和心理健康狀況。
(2)大學生心理檔案內容包含:基本情況、家庭情況、個人生活事件、心理測量結果及綜合評定、專業求助記錄。根據運用現代技術收集、存儲、分析和管理數據,來建立大學生數字化心理檔案。
(3)建立心理檔案有利于及時發現大學生的心理問題,并給予有效干預,篩選出高危的人群,對其進行長期跟蹤,可以為危機干預提供重要的預警信息,從而及時預防學生的心理問題,防患于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