納米材料是指三維空間尺度至少有一維處于納米量級(1-100nm)的材料,它是由尺寸介于原子、分子和宏觀體系之間的納米粒子所組成的新一代材料。
納米材料的尺寸已經接近電子的相干長度,它的性質因為強相干所帶來的自組織使得性質發生很大變化。并且,其尺度已接近光的波長,加上其具有大表面的特殊效應,因此其所表現的特性,例如熔點、磁性、光學、導熱、導電特性等等,往往不同于該物質在整體狀態時所表現的性質。
納米材料具有一定的獨特性,當物質尺度小到一定程度時,則必須改用量子力學取代傳統力學的觀點來描述它的行為,當粉末粒子尺寸由10微米降至10納米時,其粒徑雖改變為1000倍,但換算成體積時則將有10的9次方倍之巨,所以二者行為上將產生明顯的差異。
納米技術的廣義范圍可包括納米材料技術及納米加工技術、納米測量技術、納米應用技術等方面。其中納米材料技術著重于納米功能性材料的生產(超微粉、鍍膜、納米改性材料等),性能檢測技術(化學組成、微結構、表面形態、物、化、電、磁、熱及光學等性能)。
納米加工技術包含精密加工技術(能量束加工等)及掃描探針技術。
擴展資料:
當納米粒子的尺寸與傳導電子的德布羅意波相當或更小時,周期性的邊界條件將被破壞,磁性、內壓、光吸收、熱阻、化學活性、催化性及熔點等都較普通粒子發生了很大的變化,這就是納米粒子的體積效應。
納米粒子的以下幾個方面效應及其多方面的應用均基于它的體積效應。例如,納米粒子的熔點可遠低于塊狀本體,此特性為粉粉冶金工業提供了新工藝。
利用等離子共振頻移隨顆粒尺寸變化的性質,可以改變顆粒尺寸,控制吸收的位移,制造具有一種頻寬的微波吸收納米材料,用于電磁屏蔽,隱形飛機等。
參考資料:百度百科-納米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