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話的調類總共有陰平、陽平、上聲、去聲、入聲五類,部分地區四川話中入聲已經消失,但入聲字全部整齊地歸入某一個調類(如成都話入派陽平、自貢話入派去聲、雅安話入派陰平),與入聲雜亂派入四個調類的北方官話截然不同。
依據《四川方言音系》統計,四川話總計150個方言點中,擁有5個調類(即入聲保留的)的有48點,約占方言點總數的三分之一;而擁有4個調類的有102點,約占方言點總數的三分之二。
四川話中包括零聲母在內總計有25個聲母,絕大多數地區的四川話沒有t?組聲母(卷舌聲母)。四川話總計150個方言點中,有t?組聲母僅為26點,且都江堰等7點只出現在入聲字中,并只與韻母[?](西充為[?])相拼,只有自貢等19點(主要為入聲歸去聲區)t?組聲母可以和較多韻母相拼。
同時,四川話還擁有部分普通話沒有的聲母,如舌尖濁擦音[z]、唇齒濁擦音[v]、舌根濁鼻音[?]、舌面前濁鼻音[n?]等。
擴展資料:
四川話的傳承危機。
普通話的推廣還使四川民眾對自己母語產生了較為矛盾的心理。一方面仍然對四川話擁有很高的忠誠度,另一方面卻認為四川話地位層次較普通話為低,雖然事實上各種語言之間并沒有貴賤之分,但這種心理也一定程度上加快了四川話式微的過程。
基于相同的心理,在四川話內部,入聲保留的岷江小片,由于受到相對強勢的成渝片和普通話的雙重影響,處境更加危急。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四川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