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標指的是對標管理,屬于OA辦公系統的一類,由美國施樂公司于1979年首創,均將其視為現代西方發達國家企業管理活動中支持企業不斷改進和獲得競爭優勢的最重要的管理方式之一。
對標就是對比標桿找差距。推行對標管理,就是要把企業的目光緊緊盯住業界最好水平,明確自身與業界最佳的差距,從而指明了工作的總體方向。
標桿除了是業界的最好水平以外,還可以將企業自身的最好水平也作為內部標桿,通過與自身相比較,可以增強自信,不斷超越自我,從而能更有效地推動企業向業界最好水平靠齊。
對標/對表/對照”管理,“三對”理念創新地通過對比標桿找差距,對比表格抓落實,對照標準提問題,從宏觀目標、過程控制和微觀細節全方位地為企業管理提出了整體解決思路,是一種簡單而有效的管理模式。
擴展資料:
步驟:
第一步,制定對標計劃,確保對標計劃與公司的戰略一致。
第二步,建立對標團隊。團隊的結構取決于對標范圍的大小、公司規模、對標預算、對標程序和環境等要素。其次是就對標程序、分析工具和技術、交流能力、公司背景和系統對團隊人員進行培訓。
如果讓專人負責對標的實施過程,就能大大激發他們的責任心,提高實施效率。除了領導能力外,對標團隊還應當具備分析、程序處理和圖書館/電腦搜索等技能,3到5人最理想。
第三步,收集必要的數據。首先,要收集本公司的流程表、客戶反饋、程序手冊等信息進行自我分析。否則,你將看不到與別人的差距,無法發現改善的機會在哪兒。
其次,找到適合自己的模仿對象。公司做一個候選對象的名單,選擇那些獲獎公司、在商業雜志或者其他媒體尤其是年度行業報告中得到公認的公司,或由供應商、客戶、咨詢師推薦的企業。然后就這些企業進行調查,篩選出3到5個公司作為信息交換和對標合作伙伴。
第四步,分析業績差距數據。在理解對標對象最佳的方法基礎上,衡量自己與別人業績的差距。可用的指標包括:利潤率、投資回報、產品周期、每個員工銷售量、每種服務/產品成本,或者如何開發一種新產品或服務等。
比較時,必須就相同的事情進行對比,蘋果比蘋果,而不是比梨子。同時根據經濟規模、不同的管理思路、市場環境做出調整。
通過比較業績,企業就會發現與最好公司的差距。“別人能行,為什么我們不行?”這樣對標就可以幫助公司建立一個戰略目標。在將相關信息告訴高層管理人員和整個公司后,企業要根據數據設計行動計劃、實施辦法以及監督衡量標準。
第五步,持續進行對標管理。企業在減少與最佳案例的差距時,需時常用衡量標準來監測實施的有效性。另外,由于表現最佳的公司本身也會繼續發展,所以“找到并實施最好的方法”的對標管理也是一個只要開始就沒有結束的過程。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對標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