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通常需要每天睡8小時,且要遵循早睡早起的原則,保證夜里3點左右進入深睡眠。平常應保證最晚24點上床、早6點起床,周末也盡量不睡懶覺。因為睡覺時間過長,會打亂人體生物鐘,導致精神不振,影響記憶力,并且會錯過早餐,造成飲食紊亂等。
年輕人多習慣熬夜,這會直接影響到他們第二天的精神狀態,且易使皮膚受損,出現暗瘡、粉刺、黃褐斑等問題。
長期熬夜還會影響內分泌,導致免疫力下降,感冒、胃腸感染、過敏等都會找上門,更會出現健忘、易怒、焦慮不安等精神癥狀。因此,年輕人最重要是規范自己的生活,入睡前1小時不要吃東西,中午小睡半小時,對身體更有益。
擴展資料:
孩子沒有充足的睡眠,已經不是一個家庭的痛,是整個社會許久以來的痛點。近幾十年來,多個職能部門和研究機構發布過的促進和保證青少年健康的調查報告和各種建議、要求已經數不勝數。關于青少年的健康狀況,具體數字不盡相同。
但是,我國青少年健康狀況不容樂觀,一些重要指標趨向負面,則是共識。如近視率上升,速度、力量素質增長趨于停滯,耐力素質低谷徘徊。甚至一些原來是成人多發的疾患出現了低齡化趨勢。說到影響青少年體質健康的原因,首當其沖的是教育。
青少年承受巨大的考試和升學壓力,直接導致了睡眠時間的嚴重不足和學習時間的延長,減少了閑暇時間特別是體育鍛煉時間,這已經是有目共睹。
這次,一些媒體在報道國家衛健委發布這個“青少年健康教育核心信息及釋義”時,都把類似“你的孩子睡夠十小時了嗎”這個意思做成了標題,可見睡眠短缺的嚴重程度。
全民性的睡眠障礙后面,是全民性的升學焦慮。從進什么樣的幼兒園開始焦慮,然后幼升小、小升初、中考和高考這樣一路焦慮過來。因為要比比誰能上更好的學校,就要比比誰能睡得更少,用于體育運動的時間更少,按照這個邏輯,最終要比的,就是誰的身體更耐折磨。
在工廠里,不是所有的產品都可以用破壞性試驗來檢驗其質量,而我們不知不覺中把破壞性試驗用在了人的身上,而且是最弱、最需要保護的人群。
睡眠被稱為“夢鄉”;青少年則是多夢的季節。但是,睡眠如果與焦慮作伴,睡不踏實,睡不深沉,睡不安穩,是孕育不出美夢的。要實現民族復興、國家強盛、人民幸福的夢想,這個任務刻不容緩:怎樣給青少年一個安穩的充足的睡眠,讓他們擁有做夢的能力。
參考資料來源:人民網-你的年齡每天睡幾小時才合適
參考資料來源:人民網-青少年睡夠10個小時,能實現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