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中山大學最初創立的時候就在廣州市,原名國立廣東大學。1925年3月12日,孫中山逝世后,廖仲愷提議將廣東大學更名為中山大學,10月獲國民政府批準。是為了紀念孫中山先生,故改名為中山大學,不是因為中山市這個地方。
截至2018年底,中三大學有廣州校區、珠海校區、深圳校區三個校區、五個校園:
1、廣州校區南校園
通訊地址:廣州市海珠區新港西路135號。
占地面積:1.239平方公里。
院系設置: 中國語言文學系、歷史學系、哲學系、社會學與人類學學院、博雅學院、嶺南學院、外國語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數學學院、物理學院、地理科學與規劃學院、生命科學學院、逸仙學院、體育部。
2、廣州校區北校園
通訊地址:廣州市越秀區中山二路74號。
占地面積:0.208平方公里。
院系設置: 中山醫學院、光華口腔醫學院、公共衛生學院、護理學院。
3、廣州校區東校園
通訊地址:廣州市番禺區大學城外環東路132號。
占地面積:0.989平方公里。
院系設置: 法學院、政治與公共事務管理學院、管理學院、心理學系、傳播與設計學院、資訊管理學院、工學院、化學學院、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電子與信息工程學院、數據科學與計算機學院(國家保密學院)、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土木工程學院、藥學院。
4、珠海校區
通訊地址:珠海市香洲區唐家灣。
占地面積:3.571平方公里。
院系設置: 中國語言文學系(珠海)、歷史學系(珠海)、哲學系(珠海)、國際金融學院、國際翻譯學院、國際關系學院、旅游學院、數學學院(珠海)、物理與天文學院、大氣科學學院、海洋科學學院、地球科學與工程學院、化學工程與技術學院、海洋工程學院、中法核工程與技術學院。
5、深圳校區
通訊地址:深圳市光明新區。
占地面積:3.143平方公里。
院系設置: 將建設11個學院,包括:醫學院、公共衛生學院(深圳)、藥學院(深圳)、材料學院、生物醫學工程學院、電子與通信工程學院、智能工程學院、海洋工程與技術學院、航空航天學院、文學院、理學院。
擴展資料
中山大學的辦學歷史:
1924年,孫中山先生親手將廣州地區實行近代高等教育模式的多所學校整合創立國立廣東大學,并親筆題寫校訓:“博學、審問、慎思、明辨 、篤行”。孫中山先生逝世后,學校于1926年定名為國立中山大學。
今日的中山大學,由1952年院系調整后分設的中山大學和中山醫科大學于2001年10月合并而成,是一所包括文學、歷史學、哲學、法學、經濟學、管理學、教育學、理學、醫學、工學、農學、藝術學等在內的綜合性大學。
中山大學和中山醫科大學有著深厚的歷史淵源及學術傳統。魯迅、郭沫若、馮友蘭、傅斯年、趙元任、顧頡剛、周谷城、俞平伯、陳寅恪、戴鎦齡、商承祚、容庚、梁方仲、姜立夫、高由禧、蒲蟄龍、高兆蘭等蜚聲海內外的專家學者都曾在中山大學任教。柯麟、梁伯強、謝志光、陳心陶、陳耀真、秦光煜、林樹模、周壽愷、鐘世藩等著名醫學專家曾在中山醫科大學任教。
參考資料來源:中山大學官網 - 辦學歷史
參考資料來源:中山大學官網 - 中大校區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 - 中山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