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本導向定價法
1、成本價成定價法:就是在單位產品成本的基礎上,加上一定比例的預期利潤作為產品的售價。?產品價格=單位產品的成本*(1+價成率)
2、目標收益定價法是在成本的基礎上,按照目標收益率的高低計算售價的方法。
3、售價加成定價法以產品的最后銷售價為基數,按銷售價的一定百分率計算加成率,最后得出產品的售價。單位產品售價=單位產品總成本/(1-價成率)
擴展資料:
世界各國的房地產價格指數種類很多,其編制方法也多種多樣。歸結起來,這些方法可分為以下五種:
成本投放法
(Input Cost Method)
成本投入法是根據營造各項投入成本(包括材料及人工費用等)的變化情況,以算術平均法來計算房地產價格指數的方法,是早期的房地產價格指數的重要編制方法。
中位數價格法
(Media Sale Price)
中位數價格法是選取地產售價的中位數來編制價格指數的方法。房地產市場價格易受極端值(即最高、最低價)影響,而中位數價格能反映市場變動的集中趨勢,代表性比較強。
重復交易法
(Repeat Sale Method) Baily,Muth和Nourse1963年提出的重復售出模型。根據同一宗房地產在不同時期售出的價格來計算房地產價格指數, 該方法的優點是基于同一宗房地產的價格變化運行。在剔除標的物折舊的影響后,根據重復交易法編制的指數可以滿足房地產價格“同質性”的需要。
特征價格法
(Hedonic Price Method) 特征價格法,又稱Hedonic模型法和效用估價法,認為房地產由眾多不同的特征組成,而房地產價格是由所有特征帶給人們的效用決定的。由于各特征的數量及組合方式不同,使得房地產的價格產生差異。
因此,如能將房地產的價格影響因素分解,求出各影響因素所隱含的價格,在控制地產的特征(或品質)數量固定不變時,就能將房地產價格變動的品質因素拆離,以反映純粹價格的變化。
混合模型
(Pooled Method) 鑒于特征價格模型和重復售出模型的缺陷,Case K. E.和Quigley J. M.在1991年提出了將二者混合并利用廣義最小二乘法(GLS)分析隨機誤差變量方差的方法。該方法被稱為“混合方法”,又稱Pooled GLS模型。
1997年R. Carter Hill、J. R. Knight、C. F. Sirmans對Pooled GLS模型進行了改進,提出基于最大似然估計法(MLE)的Pooled MLE模型。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房地產價格指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