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設備有鍋灶、大缸、擔缸板、碾布石、卷布軸、晾布架、麻花板、缸棍子、看缸碗等。
鍋灶
一般多壘砌風灶,灶下通風道較高,不需鼓風。灶通高80厘米左右,方便工人操作。前后安置兩口大鍋,一般為16印鍋。離灶門近的前鍋,用于煮布;離煙囪近的后鍋,用于溫水。
大缸
備大缸若干口,用于泡染和濾布。每口缸上放一塊木板,從染缸里把布撈出后先放在擔缸板上瀝水。缸后埋一光滑的木樁,控水后的布或線套在木樁上,另用一短木棍插入擰絞去水。
碾布石
一般為綿石雕鑿,兩頭翹起,底面平滑,形似元寶。長約3尺,高約2尺,厚約1尺。與卷布軸配伍用于碾布。碾布處的地面鋪平整光滑的石板或木板,安裝碾布人扶的木架。
卷布軸
為硬木旋成的圓柱體,大體長2.5尺,直徑3.5寸,冀東一般用楮榆、杜木或棗木制作。
晾布架
用松桿或竹竿搭成,長寬視場地而為,一般高4米左右,用于晾曬印染好的布。
麻花板
用粘結在一起的若干層毛邊紙鏤雕成,用于印染麻花布。一般備有若干套。
另備缸棍子和看缸碗各一個。
經過加工或提煉的天然植物染料,有的以礦物作助染劑、輔助染料或用其漂洗。使用最多的是藍色,還有黑色、紅色、黃色、綠色等。
擴展資料
染布廠染布的流程:
1、開始前處理,目的是去除布面上的油漬等一些雜質,為染色做好準備,使染料能更好的上染纖維。
2、染色,在染缸里放入布、染料、助劑。特定的溫度、特定的保溫時間下(布的種類不同,染料、助劑、溫度都是不相同的),染料上染纖維,達到染色的目的。
3、后處理,洗水,將布面上沒有上染的浮色去除,再固色,加軟劑。
4、定型。
5、驗布,打包,出貨。每個客戶的對色標準也不相同,有的是對patone(TP/TPX)色卡,有的公司有專門的色卡,還有的客戶提供一塊布辦之類的對色。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染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