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
蟋蟀6月上旬羽化為成蟲,成蟲壽命141~151天。
蟋蟀腹部末端有一根產卵管,產卵時插入土中。常見的蟋蟀(如北京油葫蘆)每年發生一代,以卵在土中越冬。卵單產,產在雜草多而向陽的田埂、墳地、草堆邊緣的土中。
越冬卵于10月產下,第二年4~5月孵化為若蟲。花生大蟋在廣西1年1代,若蟲在土穴中越冬,翌年3~4月出土,危害花生幼苗。初孵若蟲群居,數天后外出覓食,各自分別掘穴。6月上旬羽化為成蟲,繼續為害。
若蟲蛻皮6次(即6個齡期),每次3~4天,共需20~25天羽化為成蟲。成蟲壽命141~151天。成蟲、若蟲穴居深達0.6米甚至更深。新建的洞穴很簡單,只有一個逃避孔。在產卵前增建3~5個供產卵用的支穴,并出外搜索花生嫩莖葉和種子,運回穴內儲存,以供飼養初孵的若蟲。
擴展資料
蟋蟀種類
1、油葫蘆
油葫蘆屬 是常見的蟋蟀類群,對農作物具一定危害,一些種類還是行為學和神經生物學研究的模式動物。
2、灶馬蟋
灶馬蟋,又名突灶螽、灶蟋、灶蟀、灶姬、灶姬娘娘(舊社會的道家思想,認為萬物皆有靈,而它是灶靈顯化,灶雞是對灶姬的誤讀)、灶鴨、灶馬蟋蟀,屬直翅目蟋蟀科。體長15~28毫米,身寬5~5.5毫米,觸角長4.5厘米。其體形碩長,大于蟋蟀,通體黃褐色,頭額部有淺色直紋,眼稍突出。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蟋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