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理需要、安全需要、歸屬與愛的需要、尊重的需要、求知需要、審美需要、自我實現的需要。
假如一個人同時缺乏食物、安全、愛和尊重,通常對食物的需求量是最強烈的,其它需要則顯得不那么重要。此時人的意識幾乎全被饑餓所占據,所有能量都被用來獲取食物。在這種極端情況下,人生的全部意義就是吃,其它什么都不重要。只有當人從生理需要的控制下解放出來時,才可能出現更高級的、社會化程度更高的需要如安全的需要。
需求的滿足與激發是同時存在的,馬斯洛的需要層次理論把人類復雜多樣的需求從低到高分為七大類,并把其中較低的前四層,即生理需求、安全需求、歸屬和愛的需求、尊重需求稱為基本需求(basic needs),其共同性質是,均系由于生理上或心理上有某些欠缺而產生,故而又稱匱乏(缺失)性需求(deficiency needs)。把較為高級的后三層,即認知需求、審美需求和自我實現需求稱為心理需求或成長需求(growth needs)。馬斯洛認為,各層需求之間不但有高低之分,而且有前后順序之別;只有低一層需求獲得滿足之后,高一層的需求才會產生,就像生物的進化一樣。需求的層次愈高,其完全存在的可能性較低,這種需求容易消失,同時相伴的酬賞延遲也較沒關系;生活在高需求層次的人意味著其物質性的事物較充分,較長壽,較少生病,睡得較好,胃口較佳;高層次的需求強度較弱;高層次需求得來的滿足是較為主觀的,如非常幸福,心情十分平穩,內在生活非常富裕等;當個人的環境(經濟、教育等環境)較好時,個人較易滿足高層次的需求;當個人滿足其高層次需求之后,個人愈可能接近自我實現的目標。他還指出,滿足個體的基本需求,有助于更高層次需求的激發。
基本需求在滿足之后不再感到需求,而生長需求的特點是越滿足越產生更強的需求,并激發個體強烈的成長欲望。例如:創造性的人的創造驅力;比任何其它需要都更為強烈,也有些人的價值觀和理想是如此強烈。以致寧愿死也不放棄他們。
舉報|?答案糾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