護理就業前景 :
隨著我國向老齡化社會轉變,將來從事老人醫學的人才將走俏,保健醫師、家庭護士也將成為熱門人才。另外,專門為個人服務的護理人員的需求量也將增大。我國近年來人口年齡結構呈現老齡化改變,家庭結構卻呈現出小型化趨勢。
而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群疾病譜發生了改變,慢性病護理的需求量增加;人們在重視身心健康的同時,對疾病的預防和自我保健意識也不斷增強,社區醫療保健工作面臨著難得的機遇。社區護理在社區衛生服務和醫療保健工作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已成為21世紀社區服務的重點。
社區護理的中心任務是提高全民的身體、心理、社會整體水平,服務對象是長期處于社區的整個群體。社區護士工作范圍廣,要求綜合素質高,常需對個人或家庭進行訪問和護理工作,除了要應用醫學、心理學、社會學、關系學等學科知識去護理患者外,還需運用流行病學的知識去發現社區中存在的健康問題,并具備一定的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育部、衛生部等六部委聯合召開的“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技能型緊缺人才培養培訓工程”新聞發布會稱,我國護理人力資源短缺明顯,按照衛生部要求,我國醫院的醫生和護士的比例是1:2,重要科室醫生和護士的比例應是1:4。而目前全國1:0.61的醫護比例遠遠達不到衛生部的要求,與1:2.7的國際水平相差很大,與發達國家1:8.5的比例相差更遠。這遠遠不能滿足人們健康保健的需要,今后將加大護士的培養,預期到2015年,我國的醫護比達到1:1。每年需要培養各層次護士15萬人,這為學習護理專業的畢業生提供了廣闊的就業空間。
護理人才緊缺,男護士更是供不應求。全國各類醫院尤其是綜合性大醫院都需要男護士。他們認為男護士身體素質好,動手能力強,在急診科、手術室、ICU病房等崗位能夠更好的發揮作用,服務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