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崗巖屬火成巖,由地下巖漿噴出和侵入冷卻結晶,以及花崗質的變質巖等形成。
形成過程:
花崗巖是深成的巖漿巖,它是由地下深處熾熱的巖漿上升失熱冷凝而成。其凝結的部位,一般都在距地表 3Km 以下。花崗巖巖漿冷凝成巖并隆起成山,大致可分為以下幾個階段:
第一階段,冷凝成巖和深成階段
花崗巖巖漿從地下深處向上侵入,到達地殼的一定部位(一般在 3km 以下)而冷凝結晶,形成巖體。在冷凝結晶的過程中體積要發生收縮,從而在花崗巖體中產生裂隙,即“原生節理”。花崗巖中的原生節理一般有三組,彼此近于垂直,三個方向的節理把巖體切割成大大小小的近似的立方體、長方體的塊體。這些節理裂隙則在地殼運動的作用下,部分發育成為斷裂構造。
第二階段,上升到接近地表風化階段
花崗巖體接近地表,地下水作用增強。在地下水作用下,花崗巖中的主要礦物長石變成了粘土礦物。這種變化最易發生的部位是被原生節理切割成的立方體、長方體的棱角處。久而久之,受原生節理切割而成的立方、長方形的塊體,就變成了一個個不太規則的球體,稱為“球狀風化”,形成的球狀巖塊稱之為“石蛋”。
第三階段? 繼續上升出露地表,形成山地并接近剝蝕階段
花崗巖地貌是指在花崗巖石體基礎上,各種外動力形成的形態特殊的地貌類型。花崗巖山丘大多具有山挺拔、溝谷深邃、巖石裸露、多球狀巖塊、多孤形巖壁、多崩塊的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