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物理學家焦耳,廢寢忘食發明永動機,花了十年時間,最終沒有成功。
因為“永動機”根本不可能存在,這種假設本身就違背了物理學上的質量守恒定律,因此單獨從發明永動機的目的而言,這是無意義的。
永動機是指違反熱力學基本定律的不能實現的發動機,世界上不存在不消耗能量而能永遠對外做功的機器。
擴展資料:
焦耳的貢獻
焦耳是從磁效應和電動機效率的測定開始實驗研究的。他曾以為電磁鐵將會成為機械功的無窮無盡的源泉,很快他發現蒸汽機的效率要比剛發明不久的電動機效率高得多。正是這些實驗探索導致了他對熱功轉換的定量研究。
從1840年起,焦耳開始研究電流的熱效應,寫成了《論伏打電所生的熱》、《電解時在金屬導體和電池組中放出的熱》等論文指出,導體中一定時間內所生成的熱量與導體的電流的二次方和電阻之積成正比。
此后不久的1842年,俄國著名物理學家楞次也獨立地發現了同樣的規律,所以被稱為焦耳-楞次定律。這一發現為揭示電能、化學能、熱能的等價性打下了基礎,敲開了通向能量守恒定律的大門。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詹姆斯·普雷斯科特·焦耳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永動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