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節氣,是指干支歷中表示季節、物候、氣候變化以及確立“十二月建”的特定節令。它是通過觀察太陽周年運動,認知一年中時令、氣候、物候等方面變化規律所形成的知識體系。
2006年5月20日,“二十四節氣”作為民俗項目經國務院批準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16年11月30日,中國“二十四節氣”被正式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現行的“定氣法”二十四節氣是根據地球在黃道(即地球繞太陽公轉的軌道)上的位置來劃分的。視太陽從春分點(黃經零度,此刻太陽垂直照射赤道)出發,每前進15度為一個節氣;運行一周又回到春分點,為一回歸年,合360度,因此分為24個節氣。
擴展資料一、日期計算
通式壽星公式——[Y×D+C]-L
Y=年代數的后2位、D=0.2422、L=閏年數、C取決于節氣和年份。
21世紀立春的C值=3.87
例如:2017年的立春日期
[17×0.2422+3.87]-[(17-1)/4]=7.9874-4=3
所以2017年的立春日期是2月3日。
(注:計算結果只保留整數)
二、二十四節氣歌
春雨驚春清谷天,夏滿芒夏暑相連。
秋處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每月兩節不變更,最多相差一兩天。
上半年來六廿一,下半年是八廿三。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二十四節氣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二十四節氣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