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民族虛無主義的表現。
民族虛無主義是在經濟全球化背景下弘揚愛國主義精神應該注意防止的一種錯誤傾向。它完全否定中同的傳統和現實。認為中國一無是處,主張“全盤西化”,倡導從經濟基礎到上層建筑的一切領域都照搬西方發達國家的模式。
這種觀點完全背離了社會主義中國的根本利益和對外開放的初衷,不僅不能解決任何實際問題,而且還會因水土不服造成嚴重后果。
擴展資料:
戊戌變法時期,維新志士樊錐要求改革,提出從繁禮細故到大政鴻法,“唯泰西是效”的觀點。辛亥革命時期,鄒容設計了民主共和國的政治方案,要求“悉準美國辦理”。
辛亥革命后,胡適表示:“吾于家庭之事,則從東方人,于社會國家政治之見解,則從西方人”(《胡適留學日記》)。這是在五四運動前后一些青年學生關于中國前途的一種思考和選擇。
30年代初,在中國文化出路的討論中,胡適、陳序經等人全面提出了全盤西化的主張,當時在廣州、北平等地,以《廣州民國日報》、《獨立評論》等刊物為陣地,就全盤西化問題展開討論。?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民族虛無主義 ? ?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全盤西化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