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的國際壟斷同盟組織的主要形式是跨國公司。國內企業的涉外活動不涉及在國外建立經濟實體問題,國內外經濟活動的關系是松散的,有較大偶然性,其涉外經濟活動往往在交易完成后就立即終止,不再參與以后的再生產過程;
而跨國公司則在世界范圍內的各個領域,全面進行資本、商品,人才、技術、管理和信息等交易活動,并且這種“一攬子”活動必須符合公司總體戰略目標而處于母公司控制之下,其子公司也像外國企業一樣參加當地的再生產過程。所以,跨國公司對其分支機構必然實行高度集中的統一管理。
擴展資料跨國公司的資本流入,促進了發展中國家工業化模式和與其相適應的貿易模式的形成和發展。戰后,發展中國家利用外資,尤其是跨國公司的投資,實施工業化模式和與其相適應的貿易模式,大體上可分為:初級產品出口工業化、進口替代工業化和工業制成品出口替代工業化三個階段。
進口替代工業化是指一國采取關稅、進口數量限制和外匯管制等嚴格的限制進口措施,限制某些重要的工業品進口,扶植和保護本國有關工業部門發展的政策。實行這項政策的目的在于用國內生產的工業品代替進口產品,以減少本國對國外市場的依賴,促進民族工業的發展。
出口替代工業化是指一國采取各種措施促進面向出口工業的發展,用工業制成品和半制成品的出口代替傳統的初級產品出口,促進出口產品的多樣化和發展,以增加外匯收入,并帶動工業體系的建立和經濟的持續增長。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跨國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