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節活動度??祻歪t學領域用語,一般用量角器測量。
關節活動度指關節運動時所通過的運動弧或轉動的角 度。關節活動度分為主動關節活動度和被動 關節活動度,前者是由肌肉主動收縮產生, 后者由外力產生,無肌肉的隨意運動。
關節活動范圍的測定是評定肌肉、骨骼、神經病損病人的基本步驟,是評定關節運動功能損害的范圍與程度的指標之一。其主要目的是:確定是否有關節活動受限,發現影響關節活動的原因;確定關節活動受限的程度;確定適宜的治療目標,判定可能康復的程度;
為選擇適當的治療方式、方法提供客觀依據;客觀測量關節活動范圍的進展情況,以評價康復治療、訓練的效果;為病人及治療師提供動力,為科研提供客觀資料等 。
法醫學鑒定時,測量關節的主動與被動ROM 時,應注意兩側比較,以關節起始位為中立 位0°法紀錄,如肘關節活動度:伸0° (中立位),屈140°。
擴展資料:
關節活動范圍異常的常見原因包括:關節、軟組織、骨骼病損所致的疼痛與肌肉痙攣;制動、長期保護性痙攣、肌力不平衡及慢性不良姿勢等所致的軟組織縮短與攣縮;
關節周圍軟組織疤痕與粘連;關節內損傷與積液、關節周圍水腫;關節內游離體;關節結構異常;各種病損所致的肌肉癱瘓或無力;運動控制障礙等。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ROM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關節活動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