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指價值連城的美玉,可比和氏璧。后垂棘之壁比喻珍貴的玉器。
出處:
《左傳·僖公二年》:“晉荀息請以屈產之乘,與垂棘之璧,假道于虞以伐虢。公曰:‘是吾寶也。’對曰:‘若得道于虞,猶外府也。’”?
釋義:
晉獻公有點舍不得,說:“這是我們國家的寶物呀。”荀息說:“送給虞國,等于把它存貯在外庫里一樣。
垂棘地方出產的美玉。垂棘:地名。垂棘之壁比喻珍貴的玉器。
典故:
公元前658年,晉國準備攻打虢國,但必須經過虞國,因此就要向虞國借道。但又怕虞國不肯借。大夫荀息出了個主意,就是先送財物給虞國,用財物來借道。送什么財物呢?一是送屈地產的好馬,二是垂棘出產的美玉。當荀息向晉獻公提出這個辦法時,晉獻公有點舍不得,說:“這是我們國家的寶物呀。”荀息說:“送給虞國,等于把它存貯在外庫里一樣。虞國借了道滅掉虢,滅虢回來就把虞國也滅掉。現在把馬和璧送了去,還不等于放在我晉國嗎?”?
擴展材料:
1、垂棘(古地名)
垂棘是一個漢語詞,拼音是chui ji,意思是古地名。春秋晉地,以出美玉著稱,確址無考。《左傳》僖公二年(公元前658年):“晉荀息請以屈產之乘,與垂棘之璧,假道于虞以伐虢。”
2、垂棘(古代“夜明珠”的別稱。)
古代“夜明珠”的別稱。夜明珠是一種稀有的寶石,可在黑暗中發光。
參考資料:百度百科-三十六計之假道伐虢
參考資料:百度百科-宮之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