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電池內部均存在自放電現象,俗稱"跑電",即即使不使用仍會造成電量減少。如果放置在電器中,造成通路環境,則會使自放電現象大大加強。自放電過程中,正負極都會逐漸溶解于電解溶液中。而且電流的熱效應會使這一現象加劇。
這種電解溶液具有一定的腐蝕作用。如果電池的封口技術有缺陷,質量不是特別過關,很容易使這種液體泄漏出來。
這種主要成分為氯化銨的液體,具有腐蝕性而且導電,會造成電器短路。如果接觸到了,因該馬上洗手。而且其含汞,是有毒物質,會污染環境。
蓄電池和原電池在不與外電路連接時,由內部自發反應引起的電池容量損失。以每年或每月損失的容量百分數表示,如各種鋰電池的自放電都很少,每年約1%,金屬氫化物鎳電 池則較大,達每月12%~13%。
不同類型的蓄電池自放電速度(也叫自放電率)不一樣,其中鋰電池自放電率極低,因此可以將鋰電池植入人體為心臟起博器。由于鋰電池的自放電率極低,放電電壓平緩,使得起搏器植入人體長期使用成為可能。
由于自放電現象的存在,因此在重新啟用閑置不用的蓄電池時,需要重新為蓄電池充電,使其電量充足。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自放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