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于對石油、汽車等工業集團利益的保護。此外,美國政府近年來“單邊主義”思潮占了上風,不愿意接受國際組織或協議的“約束”,也是它拒絕《京都議定書》的原因之一。
早在2001年,美國參議院就拒不批準這一協議,美國總統布什隨即宣布退出。當時美國提出的理由,一是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排放和全球氣候變化的關系“還不清楚”;二是《京都議定書》沒有要求一些發展中國家承擔減排義務,發達國家單方面限制溫室氣體排放“沒有效果”。
擴展資料:
在美國國內,支持《京都議定書》、批評政府的聲音主要集中在學術界。美國地球研究所環境項目主任喬納森·潘興說,《京都議定書》是“一個積極的步驟”,它“清楚地表明世界認真地看待全球變暖問題,并確立一個框架來解決它”。
美國作為世界最大的溫室氣體排放國應該加入國際社會的行動,這對全球減少溫室氣體排放努力能否收效“至關重要”。不過,這些呼聲并沒有引起政界的重視。
參考資料來源:人民網-美國為何對《京都議定書》頑固說“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