熒光劑的主要成分是熒光增白劑。其作用是把制品吸收的不可見的紫外線輻射轉變成紫藍色的熒光輻射,與原有的黃光輻射互為補色成為白光,提高產品在日光下的白度。
增白劑已經廣泛應用在紡織、造紙、洗衣粉、洗衣液、肥皂、橡膠、塑料、顏料和油漆等方面。
一:熒光增白劑BC性能及用途 外觀為淡黃色粉末。色光以與標準近似,溶于水呈藍色熒光,不溶于水雜質含量0.5%,強度為標準品的1005,細度(通過100目篩殘余物含量)5%,泛黃點5%,水分含量5%。本品主要用于棉纖維、人造絲、人造棉和紙漿等中性染浴增白處理。
二:熒光增白劑JD-3 性能及用途 外觀為淡黃色粉末,能溶于熱水。本品在中性或微堿性條件下,用于合成洗滌劑、肥皂、造紙和紡織品的增白。
三:熒光增白劑挺進31#性能及用途 外觀為淡黃色粉末,具有一般二苯乙烯三嗪型增白劑性能。熒光色調為青光,呈陰離子型。
可溶于100℃或1000倍25℃水中。水分含量5%,不溶于水的雜質含量0.5%。本品主要用于合成洗滌劑、肥皂、香皂、紙張的增白,也用于棉織物、錦綸、人造絲等的增白,可使被增白物增白發亮。
四:熒光增白劑BR(增白劑BL)成 分 DSD酸鈉鹽與異氰酸苯酯的縮合物性能及用途 外觀為淡黃色粉末,屬陰離子型,微帶紅紫色。2%水溶液澄清,95%以上通過60目篩。
擴展資料
熒光增白劑的結構基本特征是:相對大的共軛體系,平面性和反式結構,其結構特點決定了其光譜性能必定是很強的紫外吸收,而一般的白色物品一般對可見光(波長范圍400-800nm)中的藍光(450-480nm)有輕微吸收,而造成藍色不足,使其略帶黃色,由于白度受到影響而給人以陳舊不潔之感。
為此,人們采取了不同的措施來使物品增白、增艷。通常使用的方法有兩種:一種是加藍增白,即向預增白的物品中加入少量藍色顏料(如群青),通過增加藍色光部分的反射來遮蓋基體的微黃色,使其顯得更白加藍。
雖可增白,但一則效果有限,二則由于總的反射光量減少,使得亮度有所降低,物品色澤變暗。
另一種方法是化學漂白,通過對帶有色素的物體表面進行氧化還原反應而使其褪色,因此,對纖維素不可避免有破壞作用,而且漂白后的物體帶有黃色頭,影響視覺感受。
增加了物體對光線的發射率,發射光的強度超過了投射于被處理物上原來可見光的強度。所以,人們用眼睛看上去物體的白度增加了,從而達到增白的目的。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熒光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