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作步驟:
第1步:家長和老師們可以在白紙上面打印好數字,這樣方便孩子來制作,當然由孩子自己寫數字也是可以的。
第2步:在光盤的正面貼上圓形的紙板。
第3步:光面也是一樣,并且要貼上數字和上面的鬧鈴。
第4步:用圖釘固定好分針和時針,扎到中間紙板上固定好,一定要固定牢,避免傷到小朋友。
第5步:最后,用紙板剪下一個底座,這樣小鬧鐘就制作完成啦。
拓展資料:
孩子做手工的好處
1. 增加大腦神經元連接
孩子的大腦正處于高速發展的階段,幾十億個神經元正在相互建立聯系。而感官刺激(聽看聞觸味)讓這些神經元的突觸處于興奮狀態,從而刺激他們不斷連接在一起。
而手工中正好會用到孩子的視覺、聽覺、觸覺、嗅覺和味覺。用手指捏、壓等動作可以增加孩子的觸覺敏感,將各種顏色和材料混合起來,或者用想象力作畫能夠增強孩子的視覺敏感。
像這個五感熱氣球,用五顏六色的彩紙,嘩嘩作響的響紙,各種觸感的材料以及在醋里浸泡過的彩米制成,在制作的過程中把孩子的五感全部充分調動起來了。手提袋里面還可以裝些糖果,這下連味覺也刺激到了。
氣球底層用一次性餐盤或者直接把卡紙剪成圓形就可以了。
2. 增加大腦容量
根據國外的一項研究,小時候多接觸藝術類的活動(手工、繪畫、音樂等)能夠提升大腦的容量。可以這么說,大腦就像一塊肌肉,要想增加肌肉力量就必須要靠各種鍛煉。而手工類的活動可以讓大腦變得活躍,從而起到刺激大腦的作用。
一些開放式的手工就可以達到鍛煉孩子大腦的作用。像黏土和剪貼紙這類的手工就是典型的開放式手工,用材簡單,沒有固定的因果結果,可以通過孩子的想象力創造出各式各樣的形象。
比如下面這個圖片示例,把彩紙剪成各種形狀,然后把這些形狀拼湊在一起形成一幅幅剪貼畫。
3. 提升雙邊協調能力
雙邊協調能力是孩子身體左右兩側的協調能力。良好的雙邊協調能力能夠提升左右腦之間的信息互換能力,也就是讓孩子的反應更加迅速和機敏。?
大腦的反應速度,除了體現在問題解決能力上,還體現在日常生活中的寫字、系鞋帶等,也就是我們平常說的動作麻利。
想要鍛煉雙邊協調能力,就必須多讓孩子做同時用到兩只手的手工。比如,剪紙的時候,一只手拿著紙,另一只手用剪刀剪。或者做簡單的縫紉,一只手用手指把布固定好,另一只手拿針線縫。另外,各種折紙類的手工也可以起到同樣的作用。
舉個縫紉手工的例子,像這個手工還能夠同時讓孩子學習英文。
4. 提升手腦眼協調能力
精細動作不僅能增加手部的靈活性,而且還能促進手腦眼的協調能力。美國兒童保育委員會指出,精細動作發育得好的孩子在讀寫能力、數字能力和生活自理能力上都遠遠超過同齡孩子。如果孩子學習樂器的話,良好的精細動作發育能夠讓孩子更快入門。
鍛煉精細動作,最好就是讓孩子多用筷子夾彈子,或者用黏土捏出各種形狀,或者用剪刀剪出各種形狀。
比如讓孩子用剪紙制作披薩的手工。材質可以用彩紙,也可以用布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