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細胞壁的主要成分:
革蘭陽性(G+)菌和革蘭陰性(G-)菌的細胞壁化學組成,既有相同又有不同的成分。
1)肽聚糖:又稱黏肽。為革蘭陽性菌和革蘭陰性菌細胞壁的共同成分。肽聚糖的結構由聚糖骨架、四肽側鏈和五肽交聯橋三部分組成(革蘭陰性菌的肽聚糖無交聯橋)。
2)磷壁酸:為革蘭陽性菌細胞壁特殊成分。磷壁酸是革蘭陽性菌重要的表面抗原,可用于細菌的血清學分型。
3)外膜層:為革蘭陰性菌細胞壁特殊成分。位于細胞壁肽聚糖的外側,由脂多糖、脂質雙層、脂蛋白三部分組成。
G+菌的肽聚糖之間通過五肽交聯橋與四肽側鏈交聯,構成三維立體結構。G-菌的肽聚糖由四肽側鏈直接交聯,形成二維結構。
2、結構
細胞壁分為3層,即胞間層(中層)、初生壁和次生壁。胞間層把相鄰細胞粘在一起形成組織。初生壁在胞間層兩側,所有植物細胞都有。次生壁在初生壁的里面,又分為外(S1)、中(S2)、內(S3)3層,在內層里面,有時還可出現一層。
這樣的厚壁,水分和營養物就不能透過。有些植物的次生壁上具瘤層,還分化有特殊結構,如紋孔和瘤狀物等。紋孔是細胞間物質流通的區域,而瘤狀物則是次生壁里層上的突起。
細菌細胞壁堅韌而富有彈性,保護細菌抵抗低滲環境,承受所在環境內的5~25個大氣的滲透壓,并使細菌在低滲的環境下細胞不易破裂。
3、功能
細胞壁對維持細菌的固有形態起重要作用;可允許水分及直徑小于1nm的可溶性小分子自由通過,與物質交換有關;細胞壁上帶有多種抗原決定簇,決定了細菌菌體的抗原性。
擴展資料
細菌細胞壁肽聚糖的合成:肽聚糖具有生物活性,烯醇式丙酮酸轉移酶是肽聚糖合成過程的關鍵酶之一,對它進行抑制可以有效抑制細胞壁的合成進程,從而提高機體的免疫能力和抗腫瘤能力。肽聚糖的合成受細胞周期的影響分為幾個階段。
第一個階段是在細胞質內完成的,主要是合成N-乙酰胞壁酸五肽。先由葡萄糖經過一系列的反應生成N-乙酰葡萄糖胺-1-磷酸,然后進行與糖載體的結合,生成N-乙酰葡萄糖胺等,直至胞壁酸五肽的合成。
第二個階段是在細胞膜內完成的,溶菌酶擔當了肽聚糖單體合成時各部分的組裝和運輸功能,主要是借助細菌萜醇這一脂質載體進行對N-乙酰胞壁酸五肽與N-乙酰葡萄糖胺合成,最終生成雙糖肽亞單位。
第三個階段是在細胞壁生長點中進行的,雙糖肽被插入細胞壁生長點上的肽聚糖骨架中,多糖鏈通過轉糖基作用,延伸成雙糖單位,再通過轉肽酶的作用,交聯相鄰的多糖鏈成網狀結構形成肽聚糖。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細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