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拉,或譯卡、卡拉(Carat),是鉆石的質量單位。一克拉相等于200毫克,相傳早期鉆石商人稱量鉆石所用的砝碼為稻子豆樹(carob)果實,一粒這樣的果實大約就重200毫克。
因為鉆石的密度基本上相同,因此越重的鉆石體積越大。越大的鉆石越稀有,每克拉的價值亦越高。下表為2005年時的價格比較。
其他分級標準
凈度(Clarity)
凈度以鉆石內的內含物多少決定。內含物可能是天然的雜質或裂痕。內含物的數量、位置、大小等都會影響評級。鉆石礦開采出來的金剛石中,只有20%可以成為寶石,其余的因為內含物較多通常只能作工業用途。
而20%~40%的寶石級鉆石中,大部分都包含肉眼可見的內含物。在此級別以上的鉆石較為大眾喜愛。至于屬完美級別的鉆石更為罕有,被稱為“博物館級”鉆石。通常使用10倍放大鏡觀察鉆石內部及表面內含物的大小、數量、分布及對鉆石光彩影響的程度,分出等級。
色澤(Color)
鉆石的色澤會因為化學上的雜質而有所偏差。完全純正的鉆石應該是透明無色的。鉆石偏向不同的顏色會影響它的價值。絕大部分的鉆石都是因為帶有氮原子而偏黃。白鉆越偏黃,價值便越低。但是偏粉紅或藍的鉆石價格卻較高。顏色強烈偏向粉紅或藍的鉆石可能是價值連城。
一般的方法是把鉆石按偏黃的程度分為不同的等級,把樣品與已知色級的比色石對比確定,以D級最高,Z最低。
在考慮鉆石色澤時,同時也應將螢光反應考慮在內,螢光反應是指鉆石曝露于紫外線光線下時,所發生的反應顏色光。
但是螢光反應甚少對鉆石的價值發生影響,除非是具有非常強烈螢光的鉆石會影響其透明度及光彩,而產生油濛狀的外表,如此將減損鉆石的美麗及價值,但是若其螢光不至使鉆石產生油濛狀外觀,則不應將其視為一種缺點。
螢光反應其強弱分為1. NONE 2. FAINT 3. MEDIUM 4. STRONG 5. VERY STRONG五級。
擴展資料:
一、工業用途
由于金剛石的硬度極高且導熱性極高,用于沙紙、鉆探、研磨工具之上,可以用來切削和刻畫其他物質,以及大型集成電路等散熱板上。
然而,自從1955年GE通過高溫高壓獲得人造金剛石的技術后,科學家會利用高溫高壓制成金剛石微粒,而現在的細小顆粒的合成鉆石已經較同級天然鉆石便宜,所以天然鉆石的工業價值已經完全消失;目前天然鉆石的主要用途已經僅限于首飾與觀賞。
二、觀賞用途
金剛石由于折射率高,在燈光下顯得閃閃生輝,稱作鉆石。巨型的美鉆往往價值連城。當鉆石帶有藍、綠或粉紅色屬十分罕有,而顏色深而鮮艷則價錢更高;目前最昂貴的有色鉆石,要屬帶有濃艷紅色的鉆石。
鉆石分為一型和二型兩種,這主要是根據它是否含有N元素:一型含;二型不含。而藍色的鉆石是二B型的,是半導體。
三、出產
每年大約1.3億克拉(26000千克)的鉆石被開采,總值接近美元90億美元。每年有100000千克的鉆石被合成。
大約49%的鉆石來自非洲中部和南部,雖然在加拿大,印度,俄羅斯,巴西和澳大利亞已發現重要來源鉆石礦。它們是從由金伯利巖和鉀鎂煌斑巖(lamproite)組成的火山管道中開采出來的。地球深處的高溫及高壓使鉆石形成,而這些管道能將鉆石從地下帶到地表。
目前鉆石供應鏈只被部分大公司所控制,并且高度集中于世界少數地區。 2012年9月,俄羅斯宣稱在其境內的波皮蓋隕石坑發現超過全球儲量總和的鉆石礦。
參考資料:百度百科-金剛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