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間有“新山不過社”的習俗,指的是為期不到一年的新墳,都不能等到清明節(jié),必須在“社日”到達之前拜祭。也就是說,在別人清明節(jié)掃墓之前,新死不到一年的家屬卻必須在一個叫“春社”的日子之前掃墓拜祭。
拓展資料:
“新山不過社”的說法主要有以下三種:
一是避免與祭祀土神、會賓客這樣的大日子相沖;
二是閻羅王體察新鬼思念親人,所以特許他們的靈魂提早在鬼門關開之前上陽間享受親人的祭祀。這是一個很善良的安排,弘揚孝道,因為,慎終追遠,是古代的道德修養(yǎng)之一。
三是古時候的“春社”是熱鬧的日子,代表土地誕,人們感恩土地,又在土地上慶祝各種活動;春社之前,往往會做很多準備。
但是,對于尚在守孝的一家人來說,他們沒有理由到外邊去參加節(jié)慶同樂。反過來,他們在這個大眾同樂的準備期間,自家人放棄外邊的游樂,一起上墳探望和安慰新逝世先人的在天之靈,這樣就通過習俗來體現人間的道義。
清明節(jié)前的第十五日為“社”,意思就是新墳得在清明節(jié)的前半個月以前上,如果在清明節(jié)的前十四天以后上的那都算“過了社”。
新墳只有在“社”前上了,捎去的哀思和焚燒的紙幣新亡的人才能收到。因為剛去世的人到了另一個世界舉目無親,難免會孤獨無依。
對于剛過世的先人,要提早拜祭,乃出于「新山不過社」之說。
「社」是指「春社」,即立春后第五個戊日,乃古代人祈求豐收的節(jié)日。
然而,「春社」卻又是祭祀土地神的日子,為免神鬼「爭食」,所以拜祭剛過世的先人,就必須在「春社」之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