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裂變產生的產物為放射核素,污染嚴重。
裂變產物(fission product) 又稱裂片核素(fession-debris nuclides),是235U、239Pu等在中子的轟擊下發生裂變生成的具有不同物理半衰期的許多種放射核素。
它可以通過不同方式造成環境污染,并可直接吸入或者通過各種食物鏈進入人體內引起不同程度的內污染惑損傷效應。
擴展資料:
危害
裂變產物中有四種放射性同位素是對人體比較有危險的:碘-131、銫-137、鍶-90、钚-239。這四種放射性同位素中,碘-131是最為危險的。
碘-131:因為它可以在最短的時間內讓人體細胞癌化,尤其是針對甲狀腺細胞,甲狀腺吸收后造成損傷。但放射性碘(I-131)的半衰期(半衰期是放射性核素因放射性衰變而使其活度降低到原來的一半所經過的時間)是8.3天。
這就意味著,大約3個月后,幾乎所有的放射性碘將衰變完而消失。碘-131與人體天然所需的物質(如碘)基本一致,通過攝入或吸入進入人體。在日本核電站周圍檢測到放射性物質碘131。
銫-137:次危險,但潛伏人體達30年。危險性僅次于碘131,潛入身體內部,可以隱藏在人們骨頭中很多年,銫會造成肝癌和腎癌等,銫137的半衰期約為30年。
根據沉降灰中放射性物質的總量,可能需要采取一些去污和必要的減少輻射措施(如農業,林業等)。在日本核電站周圍檢測到放射性物質銫137。
鍶-90:潛伏人體29年,易致白血病,危險性僅次于碘,物理半衰期長達29.1年,在化學性質上與鈣相似,趨于進入人的骨骼和牙齒。
鍶-90也可以通過食物和水進入人體,大量攝入鍶-90可能會導致骨髓抑制、骨癌或白血病。核電站事故一般不會釋放特別大量的鍶-90,在日本核電站周圍暫未檢測到鍶-90。
钚-239:會引發肺癌。最令人頭痛的便是钚-239,钚是燃料棒主要的構成物質,毒性十分的強烈,它能通過呼吸傳播,因而會引發肺癌。在日本核電站周圍暫未檢測到钚-239。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裂變產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