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磨拉石建造(molasse formation)】
是沉積建造的一種類型。同造山作用形成的分選性差、磨圓度低的快速粗大碎屑沉積,形成于近海(部分為海相,部分為陸相或三角洲相)的和陸相環境中。其特征是厚度巨大,無遞變層理,具有交錯層,由礫巖、砂巖、頁巖和泥灰巖等構成,有時還含有煤層和碳酸鹽類沉積物。
【復理石建造(flysch formation)】
是沉積建造的一種類型。它主要由泥灰巖、砂質、鈣質頁巖、泥巖,與礫巖、砂巖和硬砂巖等組成具有明顯韻律層的巖石組合,它形成于海洋濁流環境。
【磨拉石建造特點】
在地層剖面上往往是下部顆粒細,一般為海相,向上顆粒變粗,并由陸相構成。根據這些特征可以與山間盆地沉積相區分。
它是邊緣坳陷和山間坳陷的典型沉積建造,是一套以陸相為主的、巨厚的礫巖和砂巖占優勢的沉積巖層。這種建造的巖石分選性很差、層理不規則,常見交錯層和波痕,相變急劇。它是地槽發展后期階段的產物,由于地槽的褶皺隆起,使山脈受到劇烈剝蝕,因而在山前和山間的坳陷中形成了快速堆積。
【復理石建造特點】
構造地質界將復理石視為一個廣泛發育的前造山階段沉積組合,它形成于一個地槽演化的晚期階段,造山作用主幕發生之前,由毗鄰隆升山區快速侵蝕提供物源,而在槽地內沉積的具有明顯韻律層的沉積巖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