蜂蜜里的白色物質是蜂蜜的結晶。
蜂蜜白色沉淀是蜂蜜的結晶,是蜂蜜在溫度較低的環境形成的結晶體,是非常正常的蜂蜜的一個物理變化,不是蜂蜜中摻入白糖,也不是蜂蜜造假,只是蜂蜜的一個形態變化,對蜂蜜的品質無影響。
蜂蜜中含有兩種糖類,都是單糖,它們是葡萄糖和果糖,其中葡萄糖有結晶的特性,在環境溫度低于15攝氏度以下的時候,蜂蜜中的葡萄糖就會析出晶體,蜂蜜中析出的葡萄糖結晶沉淀到蜂蜜底部就形成了白色的沉淀。
擴展資料:
蜂蜜經一段時間的貯存(特別是在攝氏13-14度貯存)后,就會出現結晶,這是一種正常的物理現象,因為環境的變化,處于溶液狀態的葡萄糖或者果糖分子就會分別聚集成為結晶體從溶液中析出。因此,蜂蜜結晶是一種正常現象,對其營養成分毫無影響,也不影響食用。
但是不同品種的蜂蜜,其中所含的葡萄糖和果糖的比例是不一樣。一般地說,葡萄糖相對含量高的蜂蜜,如油菜蜜、椴樹蜜、荊條蜜和向日葵蜜等蜂蜜就容易發生結晶,而那些果糖相對含量高的蜂蜜,如洋槐蜜、棗花蜜等蜂蜜就不容易出現結晶。
不過,蜂蜜的結晶與砂糖(即蔗糖)的結晶不同,用手捻,砂糖的結晶有砂粒感,而蜂蜜的結晶則像豬油狀油滑無砂粒感。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蜂蜜結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