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稀土占全球已探明儲量不足23%。
2012年6月20日,國務院新聞辦發布《中國的稀土狀況與政策》白皮書,顯示我國稀土儲量約占世界總儲量的23%。該文件指出,我國以23%的稀土資源承擔了世界90%以上的市場供應。我國稀土行業的快速發展,不僅滿足了國內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而且為全球稀土供應作出了重要貢獻。
中國的稀土儲量最多時占世界的71.1%,目前占比在23%以下。
中國稀土儲量在1996至2009年間大跌37%,只剩2700萬噸。按現有生產速度,中國的中、重類稀土儲備僅能維持15至20年,在2040-2050年前后必須從國外進口才能滿足國內需求。
中國并非世界上唯一擁有稀土的國家,卻在過去幾十年承擔了世界稀土供應的角色,結果付出了破壞自身天然環境與消耗自身資源的代價。
擴展資料
我國稀土產業在國際上的優勢
一、資源占據優勢
中國是名副其實的世界稀土資源較大的國家之一,已探明的稀土資源量約6588萬噸。國務院新聞辦2012年發布的《中國的稀土狀況與政策》白皮書顯示,我國稀土儲量約占世界總儲量的23%,在高精尖制造中占據更加重要地位的中重稀土(以鏑、鋱為代表)具有獨特優勢。
上世紀60年代末,我國在贛州發現了世界罕見的離子吸附型稀土礦,該礦具有配分齊全,經濟價值高,易選別,放射性低等特點,稀土中的釔、鏑、鋱等中重稀土元素,我國的工業儲量為150萬噸,江西贛州一地就占到其中的36%,所含富釔型重稀土礦產資源更為世界所獨有。
二、采掘、冶煉分離能力強
我國在稀土采掘、冶煉、分離提純方面占據絕對領先地位,具備極強話語權。2018年全球稀土礦產品產量約19.5萬噸,中國產量約12萬噸,占62%;全球稀土冶煉分離產量約為14.6萬噸,其中中國產量12.5萬噸,約占86%。
贛州離子型稀土開采和加工已有40余年,一直領銜我國離子型稀土領域,在南方稀土開采、分離、金屬冶煉等方面的工藝技術研究處于國際領先水平,產業規模占全國總量的三分之一。
三、應用鏈條不斷延長
借助資源和冶煉分離優勢,我國稀土產業鏈不斷延長,以稀土應用最廣泛的釹鐵硼永磁材料為例,目前我國釹鐵硼產量已接近全球的90%,高端釹鐵硼產量已接近全球總量的60%。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稀土資源
參考資料來源:中國新聞網-中國稀土儲量僅占世界23% 產能是全球需求3倍
參考資料來源:中國新聞網-中國稀土產業在國際上具有三大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