屬于貴陽市。
修文縣位于貴州中部,地處北緯26°45′~27°12′,東經106°21′~106°53′。東面與烏當區接壤,南面與白云區毗鄰、以貓跳河與清鎮市為界,西面與黔西、金沙兩縣隔六廣河相望,北面與息烽縣交界。
縣城駐地龍場鎮,位于縣境南部,距省會貴陽38公里,距市行政中心20公里。全縣總面積1075.70平方公里,總人口31.13萬人(2008年)。先后榮獲國家科技進步先進縣、全國文物工作先進縣等稱號。
擴展資料:
建置沿革修文歷史悠久,春秋時期屬牂牁地,唐朝時期分屬功州和蠻州。元世祖至元二十年(1283),四川行省討平九溪十八洞后置順元等路軍民安撫司,立總管府,聽順元路宣慰司節制。安撫司領貴州等處長官司24個。
其中置于息烽縣和修文縣地的有青山遠地等處、底寨等處、落邦扎佐等處和六廣等處4個蠻夷長官司,隸四川行省。二十九年改隸湖廣行省。
明洪武五年(1372),縣地蠻夷長官司長官內附,改置為青山長官司、底寨長官司和扎佐長官司,復隸四川行省;同時,裁六廣等處蠻夷長官司,將其地歸入貴州宣慰使靄翠親領水西地,屬于的則溪地屬的龍爾(今龍場)、底飛(今六廣)2目。
永樂十一年(1413)置貴州行省,縣境各長官司即屬貴州節制。
崇禎三年(1630)置敷勇衛。以貴州宣慰司安氏親領之龍爾地置衛城和衛直轄地,衛指揮使司設其間;以底飛地置濯靈守御千戶所,治地六廣城;廢扎佐長官司,以其地置修文守御千戶所,治地扎佐城;廢青山長官司,以其地置于襄守御千戶所,治地九莊城。
以貴州前衛故絕六屯地及底寨長官司部分地置息烽守御千戶所,治地息烽城。底寨長官司和底寨副長官司繼續保留。
清康熙二十六年(1687),裁敷勇衛置修文縣,隸屬貴陽府。改衛城為縣城。將全縣劃為至孝、崇義、信順和仁和4個里,下轄32甲、207個村寨。
置縣之后,仍保留底寨正、副長官司,至道光年間裁廢,轄地劃歸仁和里。光緒三十一年(1905),貴陽府將甌脫地養龍司5個保和麥西里屬地安馬莊撥歸修文縣管轄。
民國3年(1914)8月,經內務部呈大總統核準,劃修文縣仁和里全境、信順里5個甲和崇義里3個甲,以及貴陽、紫江(今開陽)部分地置息烽縣。
4年(1915),由息烽、修文和貴陽等縣知事實地踏勘劃定縣界。縣界基本固定,隸屬黔中道,全縣劃分為7區、47保、235個甲,共有524個村寨。民國9年,裁黔中道,隸屬貴州省。
民國21年,區以下廢保置鄉(鎮),全縣建10個鎮和60個鄉。區改以序號名區,即中南區為第一區,中北區為第二區,東區為第三區,南區為第四區,西區為第五區,北一區為第六區,北二區為第七區。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修文縣
修文縣人民政府-歷史沿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