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榴蓮要終年高溫的氣候才能生長結(jié)實,即使在赤道地區(qū)海拔600米以上的高地,由于氣溫下降,也不能種植榴蓮或不能結(jié)果。在海南興隆熱帶植物園已經(jīng)栽培成功,4~5月開花,8~9月果熟。
2、播種繁殖:榴蓮每年都可進行播種,以春季為好,播種株行距以20厘米x20厘米為宜。在幼苗生長期,應(yīng)注意除草,并結(jié)合施肥,以促進幼苗生長。優(yōu)良母株可用空中壓條繁殖,極易生根,從圈枝至成苗,只需60~70天。
3、幼苗定植:當榴蓮幼苗的苗高30~40厘米時可定植,株行距3x5米為宜,施入有機肥、土雜肥和適量石灰作基肥。全年均可定植,以帶土種植為佳。
榴蓮(學名:Durio zibethinus Murr ),是一種巨型的熱帶常綠喬木,葉片長圓,頂端較尖,聚傘花序,花色淡黃,果實足球大小,果皮堅實,密生三角形刺,果肉是由假種皮的肉包組成,肉色淡黃,粘性多汁是一種極具經(jīng)濟價值的水果。
榴蓮是熱帶著名水果之一,原產(chǎn)馬來西亞。東南亞一些國家種植較多, 其中以泰國最多。中國廣東﹑海南也有種植。
榴蓮在泰國最負有盛名,被譽為“水果之王”。它的氣味濃烈、愛之者贊其香,厭之者怨其臭。
傳說中國古代明朝的時期,航海艦隊到達今東南亞,品嘗當?shù)靥禺a(chǎn)果實時,鄭和對這種水果大為贊賞,然而果實只能一年一熟,故命名留戀,后人取其諧音,稱作榴蓮。
常綠喬木,高可達25米,幼枝頂部有鱗片。
托葉長1.5-2厘米,葉片長圓形,有時倒卵狀長圓形,短漸尖或急漸尖,基部圓形或鈍,兩面發(fā)亮,上面光滑,背面有貼生鱗片,側(cè)脈10-12對,長10-15厘米,寬3-5厘米;葉柄長1.5-2.8厘米,聚傘花序細長下垂,簇生于莖上或大枝上,每序有花3-30朵;花蕾球形;花梗被鱗片,長2-4厘米。
參考資料:百度百科榴蓮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