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配合物和復鹽的區(qū)別:
(1)、鍵的類型不同
配合物的中心原子和配體原子之間通過配位鍵結合;復鹽的金屬離子和酸根離子是通過離子鍵結合。
(2)、組成不同
配位化合物由中心原子、配位體和外界組成;復鹽是由兩種金屬離子(或銨根離子)和一種酸根離子構成的鹽。
(3)、溶于水后電離出的離子不同
配位化合物溶于水時,只電離出外界離子,中心原子和配位體依然鍵接在一起;復鹽溶于水時,電離出的離子,跟組成它的簡單鹽電離出的離子相同。
2、證明:
硫酸四氨合銅是配合物,溶于水后,加入氫氧化鈉,不生成藍色沉淀,說明溶液中沒有銅離子;加入氯化鋇,有白色沉淀生成,說明溶液中有硫酸根,即可證明配位化合物只電離外界離子。
3、影響配位平衡的因素
(1)溶液酸度
(2)沉淀平衡
(3)氧化還原平衡
(4)其他配位平衡
4、配離子的穩(wěn)定性取決于該配合物的離子勢,用φ=Z/r表示(φ為離子勢,Z為電荷數(shù),r為半徑)
擴展資料:
配位化合物的化學鍵理論:
1、價鍵理論
配體提供的孤對電子進入了中心離子的空原子軌道,使得配體與中心離子共享這兩個電子,配位鍵的形成經(jīng)歷了三個過程:(激發(fā))、雜化和成鍵,其中雜化也稱軌道雜化,是能量相近的原子軌道線性組合成為等數(shù)量且能量簡并雜化軌道的過程。
由此還可衍生出外軌/內(nèi)軌型配合物的概念,從而通過判斷配合物的電子構型及雜化類型,就可以得出配合物的磁性、氧化還原反應性質以及幾何構型。
2、晶體場理論
將配體看作點電荷,并將配位鍵當作離子鍵處理,可看作是靜電理論的延伸,并且,它以不同幾何構型中,配體對不同空間取向的d軌道的作用作為切入點,得出不同取向d軌道會發(fā)生能級分裂,并建立起分裂能及晶體場穩(wěn)定化能的概念,以推測配合物的電子組態(tài)及穩(wěn)定性。
晶體場理論可以很好地解釋配合物的顏色、熱力學性質和配合物畸變等現(xiàn)象,但不能合理解釋配體的光譜化學序列,也不能很好地應用于特殊高/低價配合物、夾心配合物、羰基配合物和烯烴配合物。
3、配位場理論
結合了分子軌道理論與晶體場理論,它在理論上更加嚴謹,然而定量計算則很困難,計算過程中不得不引進近似處理,因而也只能得到近似的結果。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配位化合物
百度百科-復鹽
百度百科-配位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