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應用的反應器不同
絮狀污泥是通過使用絮凝劑產生的,也有的污水通過調節PH值也會產生絮狀物質。
顆粒污泥通常在新型的厭氧反應器中產生,如UASB、IC等顆粒污泥是高流速選擇加上良好的三相分離得到的污泥。
2、處理效果不同
水處理中,利用活性污泥處理生活污水。污泥的形態不同,它們的處理效率也不同,一般來說顆粒污泥一般處理效果比較好。
3、性狀不同
絮狀污泥體積微小且輕,顆粒污泥體積大且更重。
在水力篩選中,微小的顆粒污泥與絮體污泥被分開,污泥床底聚集比較大的顆粒污泥,而比重較小的絮體污泥則進入懸浮層區,或被淘汰出反應器。
根據污泥從污水中分離的過程,可將其分為如下幾類:
污泥是指用物理法、化學法、物理化學法和生物法等處理廢水時產生的沉淀物、顆粒物和漂浮物。污泥一般指介于液體和固體之間的濃稠物,可以用泵輸送,但它很難通過沉降進行固液分離。
懸浮物濃度一般在1%~10%,低于此濃度常常稱為泥漿。由于污泥的來源及水處理方法不同,產生的污泥性質不一,污泥的種類很多,分類比較復雜,一般可以按以下方法分類。
⑴按來源分污泥主要有生活污水污泥,工業廢水污泥和給水污泥。
⑵按處理方法和分離過程分污泥可分為以下幾類:
初沉污泥(sludgefromprimarysedimentationtank):指污水一級處理過程中產生的沉淀物;
活性污泥(activitedsludge):指活性污泥法處理工藝二沉池產生的沉淀物;
腐殖污泥:指生物膜法(如生物濾池、生物轉盤、部分生物接觸氧化池等)污水處理工藝中二次沉淀池產生的沉淀物。
化學污泥:指化學強化一級處理(或三級處理)后產生的污泥。
⑶按污泥的不同產生階段分:
沉淀污泥(primarysettlingsludge):初次沉淀池中截留的污泥,包括物理沉淀污泥,混凝沉淀污泥,化學沉淀污泥。
腐殖污泥
生物處理污泥(biologicalsludge):在生物處理過程中,由污水中懸浮狀、膠體狀或溶解狀的有機污染物組成的某種活性物質,稱為生物處理污泥。
生污泥(freshsludge):指從沉淀池(初沉池和二沉池)分離出來的沉淀物或懸浮物的總稱;
消化污泥(di-gestedsludge):為生污泥經厭氧消化后得到的污泥。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污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