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時的奧巴馬資質平平,并不是班里最優秀的學生。從小學五年級直至高中畢業,他始終是老師眼中的B等生。雖然并不為老師“重視”,但奧巴馬卻受到了同學們的“重點照顧”。
從入學第一天起,他就要忍受同學如潮的譏諷和嘲笑,在別人眼中,奧巴馬是個不折不扣的怪胎,那個洋溢著“非洲屌絲”氣質的名字成了同學們攻擊奧巴馬的“常規武器”。有些同學甚至模仿猴子的叫聲來侮辱他,“問候”奧巴馬的父親,稱他是食人族。
奧巴馬對此的回應也充滿了孩子氣,詐稱自己的爸爸是非洲某部落酋長的兒子。
擴展資料:
奧巴馬家規的故事
美國總統奧巴馬給自己兩個女兒設立了8條家規:
1,不能有無理的抱怨、爭吵或者惹人討厭的取笑。
2,一定要鋪床,不能只是看上去整潔而已。
3,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比如自己沖麥片或倒牛奶,自己疊被子,自己設置鬧鐘,自己起床并穿衣服。
4,保持玩具房的干凈。
5,幫父母分擔家務,每周1美元。
6,每逢生日或是圣誕節,沒有豪華的禮物和華麗的聚會。
7,每晚8點30分準時熄燈。
8,不準追星。
奧巴馬的家規看似簡單、瑣碎,但操作性極強,每一條都蘊含著深刻含義,體現了一個父親的良苦用心。他希望通過這些家規,把女兒培養成能自立、有教養、負責任、講道理、愛勞動、不慕虛榮、起居有節的人。
俗話說習慣成自然,奧巴馬的家規就從培養習慣入手。小孩子是一張白紙。教他什么就學什么,培養成好的習慣就使他終生受益,奧巴馬的家規,并不比別的家規要高明,也沒有培養天才兒童的跡象,但他的每一條家規都是在圍繞著如何讓孩子養成良好習慣的。
譬如第二條“一定要鋪床,不能只是看上去整潔而已”,就是在培養孩子做事認真的習慣,“世界上怕就怕認真二字”,有了認真習慣,就沒有什么事情是千不好的。再如第六條“每逢生日或是圣誕節,沒有豪華的禮物和華麗的聚會”,則是為了培養孩子生活儉樸的習慣。
奧巴馬自己就是從艱苦環境中成長起來的,他深知一個人如果有了生活儉樸的習慣,在無論怎樣困難的生活環境中都能存活、立足、發展。作為一個平民總統,自己也許不能給孩子留下多少財富,但是,從小刻意養成的生活儉樸習慣就是留給她們的最好遺產。
奧巴馬的家規還有一個特點是難易適度。他的8條家規,難度都不大,花費時間也不多,對孩子沒多大壓力,有些項目在嘻嘻哈哈的玩鬧中就完成了,個別項目稍微需要努力,也是屬于跳起來摘桃子那種難度。
這樣就很容易得到孩子們的配合,使她們在日復一日的堅持中養成良好習慣,在潛移默化中提高了素質,成為一個有教養、有禮貌、有愛心、有責任感的好孩子。
奧巴馬的家規第三個特點是引導與強制相結合。人都是有惰性的,更不要說一個孩子了,不論是國法還是家規都必須有一定的強制性,不容商量,必須執行,否則就是一紙空文。
因而,奧巴馬的家規里就有“一定”、“不準”、“準時”等強制性字眼,像“不準追星”,那就是必須遵守的。同時,針對孩子的特點,奧巴馬的家規還有引導的一面,通過精神或物質獎勵,使孩子們追求真善美的東西,譬如“幫父母分擔家務,每周1美元”等。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貝拉克·侯賽因·奧巴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