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經驗上來說,微生物生長的數量取決于眾多因素:
1、碳源的種類;
2、底物異化分解代謝的途徑;
3、復雜底物任意輔助因子的供應(避免了對合成代謝改進的需求);
4、吸收其他營養物質特別是氮的能量供應;
5、ATP生成反應的不同效率;
6、抑制第五的存在,不利離子的平衡,或者是轉運系統中媒介成分的強制額外需求;
7、生物體的生理學特征,幾乎所有的微生物會根據外部環境來改變其生長狀況,并且不同的代謝過程(例如初級和次級代謝)會有大量的能量平衡.在細胞的生長速率幾營養狀況受到調控的培養基中,能夠得到進一步的影響因素;
8、限制基質的種類,碳限制性其他途徑,例如氮限制性怎長更有效率,其中多余的分解代謝會成為積極的“浪費”途徑.(然而它們對生物技術來說是有用的);
9、所允許的生長速率:一旦細胞生長速率減慢,進行維持細胞的底物的比例就會上升,從而減小了通向其他途徑的底物.因為最后的因素決定了微生物所有的表現性狀,可以加上一條;
10、微生物學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