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從正月十五開始變圓的。月相變化的順序是:新月——娥眉月——上弦月——盈凸——滿月 ——虧凸——下弦月——殘月——新月,就這樣循環,月相變化是周期性的,周期大約是一個月。
月相的更替周期是29.53天,稱為一個朔望月,它是歷法中歷月和星期的來源。這個時間比月球公轉的時間(恒星月)要長,因為當月球繞地球公轉時,地球也在繞太陽公轉,一個朔望月月球大約要繞(360+360*29.53/365.24)=389.11度(公轉只繞360度)。
擴展資料
月相的名稱:
當太陽和月球對齊在地球的同一側,月球是朔,而月球朝向地球的是未被陽光照亮的一側。當月球的亮面漸增(從地球看見的明亮表面逐漸增加),月相的變化依序是朔、新月、眉月、上弦月、盈凸月、和滿月的相位,然后成為虧凸月、下弦月、殘月和晦。
當一個被照亮一半的球體被從不同的角度觀看時,可見到的被照明區域是一個被圓和橢圓(橢圓的長軸和圓的直徑是一致的)的交集所定義的二度空間(平面)。
如果半橢圓相對于半圓是凸出的,則這種形狀是凸月(凸起朝外);如果半橢圓相對于半圓是凹下的,則這種形狀是眉月或殘月(凹下朝內)。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月相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