蜈蚣為陸生節肢動物,身體由許多體節組成,每一節上均長有步足,故為多足生物。圖片如下:
蜈蚣的腳呈鉤狀,銳利,鉤端有毒腺口,一般稱為腭牙、牙爪或毒肢等,能排出毒汁。
常見的蜈蚣有紅頭、青頭、黑頭三種。紅頭的背部呈紅黑色,腹部現淡紅色,足為淡橘紅色或黃色。青頭的背部和足部呈藍色,腹部淡藍色,體型小,長度約為紅頭蜈蚣的二分之一。
擴展資料:
被蜈蚣咬傷后,其毒腺分泌出大量毒液,順腭牙的毒腺口注入被咬者皮下而致中毒,毒素不強,被蟄后會造成疼痛但不會致命。蜈蚣有毒,但是各個品種的蜈蚣毒性都不一樣,大小也有影響,通常越小的蜈蚣的毒性也越小。
李時珍《本草綱目·百病主治藥》所載述的解蜈蚣毒的藥物有:蝸牛、蛞蝓、五靈脂、獨蒜、蕓苔子油、蛇含、香附、莧菜、馬齒莧、蚯蚓泥、食鹽、雞冠血等。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蜈蚣 (節肢動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