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鈞高高不須問”出自宋代朱復之的《冬夜讀書無油歌》?!按筲x高高不須問”全詩《冬夜讀書無油歌》
![](https://iknow-pic.cdn.bcebos.com/0b46f21fbe096b63ba0083d01e338744ebf8ac11?x-bce-process=image%2Fresize%2Cm_lfit%2Cw_600%2Ch_800%2Climit_1%2Fquality%2Cq_85%2Fformat%2Cf_auto)
宋代朱復之君不見萊公酣歌徹清曉,銀蠟成堆燒不了。又不見齊奴帳下環佳人,平生爨蠟不爨薪。南園花蜂巧心計,祗為渠儂照珠翠。生憎詩客太酸寒,略不分光到文字。欲學鑿壁衡,鄰火夜不明。欲學囊螢車,十月霜無螢。人生窮達真有分,大鈞高高不須問。起來摩挲蓮葉真人圖,還有青藜老杖照我無?!抖棺x書無油歌》朱復之 翻譯、賞析和詩意《冬夜讀書無油歌》是宋代朱復之創作的一首詩詞。這首詩詞描述了冬夜讀書的情景,運用了夸張、對比和寓意等修辭手法,表達了作者對于讀書的熱愛和對于生活的思考。詩詞的中文譯文如下:君不見萊公酣歌徹清曉,銀蠟成堆燒不了。又不見齊奴帳下環佳人,平生爨蠟不爨薪。南園花蜂巧心計,祗為渠儂照珠翠。生憎詩客太酸寒,略不分光到文字。欲學鑿壁衡,鄰火夜不明。欲學囊螢車,十月霜無螢。人生窮達真有分,大鈞高高不須問。起來摩挲蓮葉真人圖,還有青藜老杖照我無。詩意和賞析:這首詩詞通過對比和夸張手法,表達了作者的思考和感悟。首先,詩中提到了萊公酣歌,指的是古代著名詩人杜甫。萊公夜讀書時,燭光如銀蠟,堆積如山,但即使燒不盡也不嫌多。這里用夸張的手法表達了對于杜甫辛勤讀書的贊美和敬仰。接著,詩中提到了齊奴,指的是古代著名詩人楊炯。楊炯帳下有一位美麗的女子,她生平燃燒蠟燭,卻從不燃燒柴薪。這里用對比的手法描繪了楊炯的文學才華和他所依賴的女子的聰明才智。詩的下半部分則通過一系列意象和比喻,表達了對于詩人與文學的思考。南園中的花蜂巧妙地為詩人照亮了珠寶,表達了詩人對于文學創作的渴望和對于美的追求。然而,作者對于某些詩客所寫的詩詞卻感到不滿,認為它們過于苦澀冷寒,難以分辨其中的光明和文字之美。接下來,詩中提到了鑿壁衡和囊螢車,這兩者分別指代了古代的科學家和工藝品。鑿壁衡指的是春秋時期的魯國學者孔子,他曾希望能夠鑿開墻壁,以觀察天象。而囊螢車則指的是古代制作的能夠裝載螢火蟲的車子,意味著人們無法在冬天看到夏季的昆蟲。這里通過對比,表達了作者對于學問和技術的追求,以及人生中無法預見和掌握的命運和局限。
![](https://iknow-pic.cdn.bcebos.com/d8f9d72a6059252d830ec084269b033b5bb5b911?x-bce-process=image%2Fresize%2Cm_lfit%2Cw_600%2Ch_800%2Climit_1%2Fquality%2Cq_85%2Fformat%2Cf_auto)
最后,詩中提到了人生的窮達和大鈞,指的是命運的不同境遇和社會地位。作者認為人生的窮達是注定的,不需要過多地追問。他呼喚讀者起來,摩挲蓮葉上的真人圖畫,再看看《冬夜讀書無油歌》的中文譯文如下:君不見萊公酣歌徹清曉,你可曾見過萊公在清晨酣暢地歌唱,銀蠟成堆燒不了。蠟燭如同堆積的銀蠟一樣多,無法燃盡。又不見齊奴帳下環佳人,還有沒有看到齊奴帳下環繞的美麗女子,平生爨蠟不爨薪。她一生燃燒蠟燭卻不燃燒柴薪。南園花蜂巧心計,南園的花朵和蜜蜂用巧妙的心思,祗為渠儂照珠翠。只為了給那位令人傾心的人照亮珠寶和翡翠。生憎詩客太酸寒,遺憾的是,有些詩人的詩作過于刻意冷峭,略不分光到文字。稍有些不分辨其中的光明和文字之美。欲學鑿壁衡,想學習鑿壁觀天的孔子,鄰火夜不明。但隔壁的火光在夜晚并不明亮。欲學囊螢車,想學習裝螢火蟲的車子,十月霜無螢。然而十月的霜凍中并沒有螢火蟲。人生窮達真有分,人生的貧富地位真的有著不同的差別,大鈞高高不須問。大的天平高高懸起,無需多問。起來摩挲蓮葉真人圖,起來觸摸蓮葉上的真人圖像,還有青藜老杖照我無。還有青藜和老杖照亮我無知的地方。這首詩詞通過描繪夜晚讀書的場景,運用夸張和對比的修辭手法,表達了作者對于讀書和思考的熱愛,以及對于人生和命運的思考。詩中提到了萊公和齊奴這兩位古代詩人,通過他們的故事展示了對于文學才華和智慧的贊美。同時,詩中也表達了對于一些詩人作品的不滿,認為它們過于冷峭和晦澀,難以領悟其中的美妙之處。詩的后半部分通過對鑿壁衡和囊螢車的比喻,探討了學問和技術的追求,以及命運和局限的無法預測。最后,作者呼喚讀者起來,摩挲蓮葉上的真人圖,寓意著通過思考和閱讀,可以啟迪人的智慧,超越自身的無知。整首詩以夜晚讀書為背景,通過多重意象和對比,揭示了作者對于知識追求和生活的思考,展示了他對于文學和人生的獨特見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