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我們探討"所用資本"和"所費資本"的區別時,關鍵在于理解它們核算的范圍不同。"所費資本",即生產成本或成本價格,僅涵蓋了不變資本(如機器設備)和可變資本(如原料)的直接投入。以甲廠為例,購買的機器價值10000元,每次生產使用50元原料,所以生產成本中C(不變資本)即為一次機器折舊(100元)加上原料費(50元),總計150元。
而"全部預付資本"則更廣泛,它不僅包括生產成本中的C+V,還包括那些雖然在生產中使用但尚未完全消耗的不變資本,如甲廠的機器價值10000元。因此,"全部預付資本"中的C是10000元加上每次生產使用的50元,即10050元。這意味著"全部預付資本"中的"C+V"總額大于"生產成本"中的"C+V"。
當剩余價值被視為全部預付資本的產物時,它會轉化為利潤。利潤和剩余價值本質上是同一概念,但表現形式有別。剩余價值關注的是可變資本帶來的增益,而利潤則是從整個預付資本角度衡量的。利潤形式的出現模糊了剩余價值的真正來源,掩蓋了資本主義剝削的實質。因此,理解這兩個概念的區別對于揭示資本主義經濟運行機制至關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