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論是,夫蘭克-赫茲實驗中第一峰值所對應的電壓并不等于第一激發電平。這個現象可以通過實驗過程來理解。當施加的電壓UG2(即加速電壓)最初增加時,電子需要克服減速電壓(拒斥電壓),才能到達極板P并開始產生電流。隨著UG2的增加,電流IP也隨之上升。當UG2達到一個特定值,這個值等于克服減速電壓所需的電壓加上第一激發電位,電子會開始與氬原子發生彈性碰撞,導致電流IP下降。因此,第一峰值的電壓實際上反映了這個特定的碰撞能量轉移點,它包括了克服減速電壓和激發電位兩部分。
1914年,JamesFranck和GustavHertz的實驗揭示了電子與原子碰撞時能量傳遞的量子化特性。他們發現,當電子與汞原子碰撞時,損失的能量精確地為4.9電子伏特(eV),表明汞原子只能接收這一特定能量。這一發現證實了NielsBohr提出的原子能量狀態是離散的,是玻爾模型中的核心概念。因為他們的工作對原子物理學有重大影響,他們共同榮獲了1925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