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觀經濟中的幾個關鍵概念,總收入、總支出、總產出、總供給和總需求,它們之間的關系如下:
首先,總收入和總支出是宏觀經濟中的兩個基本平衡點。總收入,如同你所提到的,是通過收入法計算的,即包括雇員報酬、業主收入、租金收入、企業利潤、凈利息以及間接企業稅的總和。而總支出則是支出法的體現,它涵蓋了消費、投資、政府支出以及凈出口四部分。這兩種方法在GDP核算中互為鏡像,確保經濟總量的平衡。
其次,總產出和總供給是同一概念的兩種表述。它們指的是在特定時期內,利用資本、勞動、土地等生產要素,通過生產函數結合所創造的全部產品總量。換句話說,總供給是經濟體在現有技術條件下的最大產出潛力。
至于總需求,它與總支出等價,同樣由消費、投資、政府購買和凈出口構成。當總需求與總供給達到相等,即達到所謂的"出清"狀態,表明經濟活動達到了供需平衡,沒有過剩或短缺的情況。
在經濟學的理論框架中,新凱恩斯和新古典學派的看法有所不同。在短期內,由于價格的粘性,總需求的變動可能會影響總供給,比如在經濟擴張時,需求增加可能導致價格上升,進而影響企業的生產。然而,在長期中,由于技術、資源的固定,總供給通常被認為是決定于生產要素和生產力水平,不受短期總需求變動的直接影響,處于所謂的"自然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