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流的上游和下游分別是什么意思?
河流的上游和下游分別是什么意思?
2.下游指的是河流接近出海口的部分,也常用來指代下游附近的地區。下游河流的特點是河床寬闊,坡度減小,流速減慢,河道中淤積作用顯著,淺灘普遍存在,河曲形態也較為發育。以黃河的下游為例,從河南鄭州桃花峪以下的河段被定義為下游,河長約為786千米,流域面積為2.3萬平方千米,僅占全流域面積的3%。下游河段的總體落差為93.6米,平均比降為0.12‰。區間增加的水量占黃河水量的3.5%。由于黃河攜帶大量泥沙,下游河段長期淤積,形成了著名的“地上河”,黃河因此被約束在大堤內,成為海河流域與淮河流域的分水嶺。除了大汶河從東平湖匯入外,下游河段沒有其他較大的支流匯入。河段中,除了南岸的東平湖至濟南間有低山丘陵外,其余部分全靠堤防擋水,前述堤防總長度超過1400千米。下游河段的利津以下是黃河的河口段。
導讀2.下游指的是河流接近出海口的部分,也常用來指代下游附近的地區。下游河流的特點是河床寬闊,坡度減小,流速減慢,河道中淤積作用顯著,淺灘普遍存在,河曲形態也較為發育。以黃河的下游為例,從河南鄭州桃花峪以下的河段被定義為下游,河長約為786千米,流域面積為2.3萬平方千米,僅占全流域面積的3%。下游河段的總體落差為93.6米,平均比降為0.12‰。區間增加的水量占黃河水量的3.5%。由于黃河攜帶大量泥沙,下游河段長期淤積,形成了著名的“地上河”,黃河因此被約束在大堤內,成為海河流域與淮河流域的分水嶺。除了大汶河從東平湖匯入外,下游河段沒有其他較大的支流匯入。河段中,除了南岸的東平湖至濟南間有低山丘陵外,其余部分全靠堤防擋水,前述堤防總長度超過1400千米。下游河段的利津以下是黃河的河口段。
![](https://img.51dongshi.com/20241129/wz/18304787052.jpg)
1. 上游指的是河流的源頭附近,是河道的初始部分。這里的河流特點在于水流湍急,河床落差大,河谷相對狹窄,流量較小,河床中常常出現急流和瀑布。例如,黃河的上游從內蒙古托克托縣的河口鎮開始,直至源頭。上游河段的全長約為3472千米,流域面積達到38.6萬平方千米,占整個黃河流域面積的51.3%。此段河流的總落差達到3496米,平均比降為10‰。在上游,有43條較大的支流匯入,其徑流量占整個黃河徑流量的54%。而來的沙量只占全河年來沙量的8%,說明上游地區水多沙少,是黃河清澈水源的重要區域。上游河道因其流經阿尼瑪卿山、西傾山、青海南山等山脈而呈S形彎曲。根據河道特性的不同,上游可以進一步劃分為河源段、峽谷段和沖積平原三部分。2. 下游指的是河流接近出海口的部分,也常用來指代下游附近的地區。下游河流的特點是河床寬闊,坡度減小,流速減慢,河道中淤積作用顯著,淺灘普遍存在,河曲形態也較為發育。以黃河的下游為例,從河南鄭州桃花峪以下的河段被定義為下游,河長約為786千米,流域面積為2.3萬平方千米,僅占全流域面積的3%。下游河段的總體落差為93.6米,平均比降為0.12‰;區間增加的水量占黃河水量的3.5%。由于黃河攜帶大量泥沙,下游河段長期淤積,形成了著名的“地上河”,黃河因此被約束在大堤內,成為海河流域與淮河流域的分水嶺。除了大汶河從東平湖匯入外,下游河段沒有其他較大的支流匯入。河段中,除了南岸的東平湖至濟南間有低山丘陵外,其余部分全靠堤防擋水,前述堤防總長度超過1400千米。歷史上,黃河下游河段經常發生決口泛濫,給中華民族帶來了沉重的災難。由于黃河下游由西南向東北流動,北部的河段在冬季先行結冰,這就容易形成凌汛,凌汛導致的冰壩堵塞可能引發堤防決口,威脅非常嚴重。下游河段的利津以下是黃河的河口段。黃河的入海口由于泥沙淤積而不斷延伸和擺動。目前,黃河的入海口位于渤海灣與萊州灣交匯處,自1976年人工改道后的清水溝淤積塑造了新的河道。在最近40年間,黃河每年向河口地區輸送的泥沙平均約為10億噸,每年平均凈造陸地面積在25至30平方公里之間。
河流的上游和下游分別是什么意思?
2.下游指的是河流接近出海口的部分,也常用來指代下游附近的地區。下游河流的特點是河床寬闊,坡度減小,流速減慢,河道中淤積作用顯著,淺灘普遍存在,河曲形態也較為發育。以黃河的下游為例,從河南鄭州桃花峪以下的河段被定義為下游,河長約為786千米,流域面積為2.3萬平方千米,僅占全流域面積的3%。下游河段的總體落差為93.6米,平均比降為0.12‰。區間增加的水量占黃河水量的3.5%。由于黃河攜帶大量泥沙,下游河段長期淤積,形成了著名的“地上河”,黃河因此被約束在大堤內,成為海河流域與淮河流域的分水嶺。除了大汶河從東平湖匯入外,下游河段沒有其他較大的支流匯入。河段中,除了南岸的東平湖至濟南間有低山丘陵外,其余部分全靠堤防擋水,前述堤防總長度超過1400千米。下游河段的利津以下是黃河的河口段。
為你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