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評估長期投資決策時,我們通常依賴于兩種主要的評價方法:靜態評價指標和動態評價指標,它們各有其獨特優缺點。
靜態評價指標,如靜態投資回收期和投資收益率,由于其經濟意義清晰,易于理解且計算簡便,對于快速判斷投資項目的初步效果頗具優勢。這類指標適用于不同規模的投資,但其局限性在于僅關注投資回收前的效益,無法準確衡量項目全生命周期的收益,且忽視了資金的時間價值,因此在衡量項目優劣時可能存在偏差。
相比之下,動態評價指標如凈現值、內部收益率和動態投資回收期,其優點在于考慮了資金的時間價值,全面考慮了項目的經濟效益。它們能夠以貨幣形式直觀展示項目的凈收益,揭示項目投資與成本之間的關系。然而,動態評價的挑戰在于需要確定基準收益率,這通常并非易事,且這些指標不能直接反映各年運營成果,也無法深入揭示單位投資的使用效率。
綜上所述,選擇哪種評價方法取決于投資者對項目全生命周期期望和風險承受能力的理解,以及對基準收益率確定的把握。每種方法都有其適用場景,理解并權衡這些優缺點對于做出明智的長期投資決策至關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