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是說每個節氣有三個物候,物候是指生物長期適應溫度條件的周期性變化,形成與此相適應的生長發育節律,這種現象稱為物候現象,主要指動植物的生長、發育、活動規律與非生物的變化對節候的反應。一般指月、露、風、云、花、鳥推移變遷的過程。
在上古時代,中國古代人民就把一年四季寒暑的變換分為所謂二十四節氣,把在寒暑的影響下所出現的自然現象分為七十二候。二十四節氣是指干支歷中表示季節、物候、氣候變化以及確立“十二月建”的特定節令,是中國古代用來指導農事的歷法。
物候知識的起源,在世界上以中國為最早。從古代流傳下來的許多關于物候方面的農諺,就是勞動人民實踐經驗的總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