渣滓洞集中營:
在重慶市歌樂山麓,距白公館2.5公里。渣滓洞原是重慶郊外的一個小煤窯,因渣多煤少而得名。渣滓洞三面是山,一面是溝,位置較隱蔽。
1939年,國民黨軍統特務逼死礦主,霸占煤窯,在此設立了監獄。分內外兩院,外院為特務辦公室、刑訊室等,內院一樓一底16間房間為男牢,另有兩間平房為女牢。
關押在此的有“六一”大逮捕案、“小民革”案、“挺進報”案、上下川東三次武裝起義失敗后被捕的革命者,如江竹筠、許建業、何雪松等,最多時達三百余人,此地還曾居住過“小蘿卜頭”和他們一家人。
1949年11月27日國民黨特務在潰逃前夕策劃了震驚中外的大屠殺,僅15人脫險。
擴展資料
1949年10月1日,當新中國成立的消息傳到渣滓洞和白公館監獄后,革命者欣喜若狂。被關押在白公館監獄的羅廣斌、陳然、丁地平100多人難平心中的激動,他們用一床紅色的被單和幾個紙剪的五角星做了一面紅旗。
紅旗做好以后被藏在牢房的地板下,勝利的前夜,除了羅廣斌同志脫險以外,其他同志全部光榮犧牲。
11月27日下午4時,解放軍已經解放了四川大部分地區,國民黨開始屠殺被關押的人員。敵人對白公館監獄的革命者進行屠殺時,從渣滓洞監獄也提出三批人押往白公館附近槍殺。深夜后,已可隱約聽到了人民解放軍的槍炮聲。
此時白公館尚有19名、渣滓洞約有200余名被關押的革命者。渣滓洞的劊子手向白公館的劊子手求援,于是,喪心病狂的劊子手集中到渣滓洞,以“馬上轉移,要辦移交”為名,將男女牢中的全部人員分別鎖在男牢樓下的八間牢房里,突然用機槍、卡賓槍掃射。
參考資料:百度百科—渣滓洞集中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