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圣母子與圣安妮》是意大利畫家列奧納多·達·芬奇于1508年-1510年期間創作的一幅油畫。高約168.4厘米,長129.9厘米,背面由4塊白楊木板組合而成,并由2根橫梁固定。此前,這幅畫一直收藏在法國巴黎盧浮宮博物館,供來自世界各地的游客觀賞。
2、《最后的晚餐》是意大利藝術家列奧納多·達·芬奇所創作,以《圣經》中耶穌跟十二門徒共進最后一次晚餐為題材。
畫面中人物的驚恐、憤怒、懷疑、剖白等神態,以及手勢、眼神和行為,都刻畫得精細入微,惟妙惟肖,是所有以此題材創作的作品中最著名的一幅。收藏于意大利米蘭圣瑪利亞感恩教堂。
3、《蒙娜麗莎》是意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畫家列奧納多·達·芬奇創作的油畫,現收藏于法國盧浮宮博物館。該畫作主要表現了女性的典雅和恬靜的典型形象,塑造了資本主義上升時期一位城市有產階級的婦女形象。
《蒙娜麗莎》代表了文藝復興時期的美學方向;該作品折射出來的女性的深邃與高尚的思想品質,反映了文藝復興時期人們對于女性美的審美理念和審美追求。
4、《巖間圣母》是列奧納多·達·芬奇應一宗教團體之請而為米蘭的圣弗朗切斯科教堂的一間禮拜堂作的祭壇畫。此畫以圣母居圖中央,她右手扶嬰孩圣約翰,左手下坐嬰孩耶穌,一天使在耶穌身后,構成三角形構圖,并以手勢彼此響應,背景則是一片幽深巖窟,花草點綴其間,洞窟通透露光。
5、《施洗者圣約翰》》達·芬奇的名畫之一。畫作取材于圣經中的人物:布道者約翰奉上帝之命,將為耶穌施以洗禮,當他舀起約旦河的圣水為耶穌洗禮時,天空突然豁然開朗,有一鴿子形狀的圣靈顯現在被啟開的天空中。
從此約翰緊隨耶穌布道,得名“施洗者圣約翰”。畫面上,漆黑的背景上,施洗約翰上身裸露著,而整個身子沒入黑暗里,只有從右肩到胳臂、臉部、右手以及隱約可見的左手,暴露在照明之中。施洗約翰頭發很長,宛如一個青年牧羊人,他一手拿著十字架,一手指向天空,臉上露出狡黠而神秘的微笑。
這幅畫雖屬傳統題材,人物和背景的描繪卻前所未見。事實上,施洗約翰在茫茫黑暗之中指著天國,揭示了畫家此時內心的苦悶與彷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