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某個臺風造成了特別重大的災害或人員傷亡時,為了防止它與以后的臺風同名,臺風委員會成員可申請將其從命名表中刪去,也就是將這個名稱永遠留給這次臺風。
當某個臺風的名稱被從命名表中刪除后,空缺的名稱由原提供國或地區再重新推薦。
截止至2019年9月,1949年以來登陸我國臺風強度排行榜中,“利奇馬”排第5名,此前的“威馬遜”“桑美”“彩虹”都已被除名。
擴展資料
臺風的由來和命名
臺風是發生在大氣當中的渦旋,產生在熱帶洋面上,它一邊繞著自己的中心在旋轉,一邊隨著大氣向前移動。小臺風的直徑可達100公里,大臺風的直徑可達2000公里。
1997年,世界氣象組織臺風委員會統一臺風命名規則,2000年投入使用后,臺風就“有名”了。專業機構為臺風命名的初衷是希望人們關注臺風和其造成的危害。
被臺風影響的國家和地區共同制定臺風命名表,然后按順序循環重復使用,共140個名字,分別由亞太地區的柬埔寨、中國、朝鮮、 香港、日本、老撾、澳門、馬來西亞、密克羅尼西亞、菲律賓、韓國、泰國、美國以及越南14個成員國和地區提供。
參考資料來源:人民網—臺風咋命名 為何除名?
參考資料來源:人民網—臺風的“名字”從何而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