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訪后記:一般是記者在采訪完當事人以后對采訪期間一些花絮事件的總結紀錄以及記者的個人看法和對采訪告一段落的總結陳述。
寫在采訪正文前面的說明叫做采訪序言或者采訪開篇語。
后記是指寫在書籍或文章之后的文字。多用以說明寫作經過,或評價內容等,又稱跋(ba)或書后。有時作者故意用后記的形式對某個問題提出引人深思的看法,讓讀者能夠進行更深層次的思考。
寫完一篇文章后,如果要有補充的或遺漏的問題,都可以用后記的形式。有些采訪性的或新聞性的文章,在事后有了新的發展而又不便單獨介紹的,都可以后記的形式加入文章。既能豐富文章內容又不耽誤出版,兩全其美。
有題記不一定要有后記。后記只是對你的文章中心的升華。你可以在最后用一個自然段來表達中心,而不一定用后記。有時用了后記反而顯得文章過于累贅。
擴展資料
注意事項
一、采訪前的準備:
1) 掌握與采訪內容有關的基本情況和資料。
2 )翻閱與報道有關的文件及歷史和現實資料。
3 )制定采訪方案和提綱。
二、創造輕松融洽的氣氛:
1) 注意第一印象,采訪按時赴約,舉止文雅,彬彬有禮,態度應端正、誠懇、衣著整潔。
2)尋找媒介,拉近心理距離。
3)用身體的動作表示對采訪對象的理解,采用接近被采訪者身體的位置以便增加彼此的親切感。
4)面部表情應是感興趣,保持適當的眼光交流。
5)注意傾聽,及時反饋,在適當的時候要補充說明,必要時表述對方內容,解釋對方意思。
6)避免因不感興趣而忽略采訪對象及他說的話。
7)避免爭論和喧賓奪主。
三、注意說話藝術:
1)采訪中要努力與采訪對象交流思想,在推心置腹的交流中建立知心朋友關系才能把采訪引向深入。
2)對善言談者,要耐心聽取;對離題漫無邊際的談話要注意引導,不要顯得不耐煩或急躁。
3)對不善言談者,要輕聲慢語,不退不逼,幫助對方回憶和思考。
4) 對不肯交流者,做好宣傳解釋工作;對沒有時間交談者,要見縫插針,粘住不放。
5)根據不同的對象,采用不同的語言表達方式。
6)最好一次只問一件事情,有針對性。
四、攜帶物品齊全:
1)一部DV
2)一副三腳架
3)一部數碼相機
4)一支錄音筆或一個可錄音MP3。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后記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采訪